小说园

小说园>生活的法则是什么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κ婪椒ā?br>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急躁的心情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有效的对策。不懂得沉默的人,他们的心胸是一封人人都能一览无余的信件。尤其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他们常常会因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将自己逼入死角。

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叛乱,将叛军的领袖李列耶夫送上了绞刑架。行刑的那天,李列耶夫拼命挣扎,竟然将绞刑架的绳索挣断了。按照当时沙俄的法律,出现这种情况属于天意赦免,可以免除犯人的死刑。李列耶夫确信自己即将得到赦免,狂妄地叫嚣道:“俄国人连绳索都造不好,还能做什么大事呢?”

正准备签署赦免令的尼古拉一世听后,脸色大变,停下了手中的笔,说道:“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于是他收回了赦免令。第二天,李列耶夫再次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

在一些商业活动中,适时沉默也是一项有效的沟通技巧。很多商家经常利用“沉默”的原理,人为地制造出“沉默”的氛围,反而胜过千言万语的宣传。美国纽约国际银行在刚开张之时,为了迅速提升知名度,曾做过一则别具风格的广告。

一天晚上,纽约的市民们正听着广播节目。突然,全市所有的广播都在同一时刻播报了这样一则广告:“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的是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接下来,全市的电台同时中断了10秒钟。一时间,纽约市民对这个10秒钟的沉默时间议论纷纷。于是,奇妙的沉默时间,成为纽约市民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国际银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很快便家喻户晓。

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是在神态上表现出的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以此来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出底牌。在最常见的讨价还价中,他们总是不等对方发言,就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议价格,最后让别人钻了自己的空子。

一位厂长打算低价处理厂里的一批旧机器,他估算的最低价格为50万美元。谈判中,一个买主针对这批机器的缺陷,滔滔不绝地抱怨了很久,说它们早就被淘汰了,品相也不好,根本值不了多少钱。厂长一言不发,耐心地听着对方的抱怨。

最后,那位买主再也找不到用以指责的言辞了,突然蹦出一句:“这批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80万美元,再多的话,我可真不要了。”厂长大喜,当即与他拍板成交。这位善于沉默的厂长,一句话没说便轻而易举地多赚了30万美元。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因为说错话而后悔的情况,保持适当的沉默是避免这类情况的最好办法。保持适当的缄默,除了可以让你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减少说错话的几率以外,还能让你身处暗处,令对方产生神秘感,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受人欢迎。

32。 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先抑后扬的评价更有效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做过这样一组实验:他将被试者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他们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被试者对他人评价的反应:对第一组的评价始终否定,对第二组的评价始终肯定,对第三组的评价先褒后贬,对第四组的评价则先贬后褒。

实验发现,第一组被试者对评价的反应为不满意;第二组的表现为满意;第三组对“先褒后贬”的评价极为不满;第四组对“先贬后褒”的评价最为满意。结果表明,人们喜欢奖励和赞扬不断增加,而不喜欢不断减少。

心理学家发现,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并不是一味地实行肯定和奖励最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也不是一味地施行否定和惩罚最能给人恶感。事实是,先否定后肯定,能给人最大的好感,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感觉最为不好。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感觉的心理规律称为“阿伦森效应”,也称作“增减效应”。

人们为什么大都喜欢夸赞和奖励逐次增加,而对那些正面的激励逐次减少感到反感呢?主要原因是,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一次小的挫折每个人都能够平静地接受,然而,随着褒奖逐次递减,甚至变为责罚,这种挫败感就会陡然增加,以至于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阿伦森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利用奖励递减的方法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对于一些需要巩固和增强的行为可以运用奖励递增的方法进行强化。

马大脑袋喜欢在小区里大声唱歌,影响了大家的休息。邻居们对他颇有微词,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对大家的意见充耳不闻。一天,牛大爷对马大脑袋说:“你唱得太好了,我特别喜欢听,以后你每天都来给我唱,我一天给你两块钱。”马大脑袋一听,乐了,激情澎湃地高歌一曲。

第二天,他唱完后来领钱。牛大爷只给了他一块钱,说他没有昨天唱得好,所以得降价。马大脑袋不悦,想想有钱总比没有好吧,只好领了钱,气呼呼地走了。第三天来领钱,居然又变成5毛了。第四天更可怜,牛大爷只给了他两毛钱。这下马大脑袋再也忍不住了,心想牛大爷太欺负人,于是掉头便走,以后再也不在小区里唱歌了。这正好中了牛大爷的下怀,他乐得哈哈大笑。

与递减的效果相反,“阿伦森递增效应”表现为“欲扬先抑”的特征,主要被运用于人际交往中的评价赞美和说服教育中。在为人处世中,我们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的时候,采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方法,先降低别人的心理期待,再超出他的期待,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

在现实生活中,“阿伦森效应”也是比较常见的。平时人们所说的“有一百个好,最后一个不好可结成冤家”,便是这个规律的反映。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希望对方对我们的成绩保持肯定的态度,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先降低他们的心理期待,当我们做出的成绩超出他的预期时,能够增加对方的满意度。

老刘是一家汽车公司的销售员,每月卖出的汽车有30辆以上,深得销售经理的器重。最近一段时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行业也不景气。老刘估计这个月只能卖出10辆左右。于是,他主动对经理说道:“最近汽车市场萧条,我估计这个月最多能卖出5辆车。”经理觉得他言之有理,点头赞成。一个月后,老刘竟然销售了12辆汽车。经理惊喜万分,对他极力夸赞了一番。

假如老刘没有将最糟糕的情况告诉给经理,结果自己只卖了12辆汽车。经理可能不仅不夸赞老刘的业绩,反而会指责他没有完成正常的销售任务。聪明的老刘将最糟糕的状况——顶多卖5辆车,事先报告给经理,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小。当老刘的销售业绩出来后,经理对他评估的参照就不是30辆,而是5辆,对他的评价自然会相应拔高。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能采用评价递增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在经商销售中,推销员在为客户介绍商品时,若能适当运用“阿伦森效应”,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销售员在推介产品时,如果只介绍产品的优点,会让顾客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如果你在介绍优点的同时,略微提一点产品的某种小缺陷,反而会赢得顾客的信赖。通常的方法是欲扬先抑,先简略介绍产品的缺点,再着重介绍产品的优点。这样,顾客就会在心理上放大产品的优点,在优点的光环笼罩下,产品的缺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