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好大的胃口
“呃,请问二位如何称呼?”
刚在咖啡厅坐下,汪涛就着急询问起来。
不过出身中产家庭的汪老板还算是大方,起码咖啡是他抢着买单的,没敢让马凉请客。
这会儿才半上午,咖啡厅也没多少人,正方便谈事情。
于是马凉就大方地介绍道:“我姓马,这位是我的法律顾问林律师。”
说着就朝对方递上了自己那才刚印出来没几天的名片,上面的信息简单到夸张,就两行信息。
[马凉]
[139xxxxxxxx]
右下角用极小的字附了个邮箱,名片上再没有别的信息了。
要不是名片左上角还有个【大风资本】的LOGO,光看如此简单的信息都不知道他是干嘛滴。
通常来说,名片越简单,咖位越大。
这个杯马凉终究还是装了,虽然这会儿他压根还算不上什么大咖,但不妨碍他在名片上先体验一下商业大佬的感觉。
至于【大风资本】,则是他新注册的投资公司。
既然决定了要两条腿走路,一头干实业,一头做投资,那另外注册个投资机构,也是应有之意。
至于【大风资本】中的大风二字,就纯属是马凉的恶趣味了。
回到风起的年代,他这个重生大佬干创投,势必要刮起一阵更大的风潮。
别的不敢说,就投资成功率这块儿,应该没有哪个投资大佬能和他这个有着先知先觉的重生者相提并论了。
“呃。。。马总,不知。。。您找我谈什么生意?”汪涛看着名片隐隐有种猜测,说话都开始结巴了。
风投机构?
尽管也幻想过这种状况,可汪涛却从没有想过会这么快就有资本找上门。
可这什么【大风资本】,他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不过现在才2006年呢,国内的VCPE行业才刚刚等到了风来,很多投资机构都是新成立的,没听说过也很正常。
2005年是风起的年代,这绝非随口杜撰出来的。
多少行业都是从这年开始乘风而起,直接跨越了数个台阶,迎来了巨大的发展。
而在华夏创投行业发展的历史中,2005年更是一个值得被载入史册的年代。外资基金的大量进入,本土创投也迎来了新生。
2005年夏天,硅谷知名风投公司联合组织了一次中国旅行。
这次活动被视为华夏VCPE行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后,一大批外资基金纷纷在内地设立机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杉资本(华夏)的设立。
与其他美元基金的做法不同,红杉资本在全球每一个市场设立基金时,都会选择熟悉本土文化同时具有互联网感觉的投资人合作。
这一次,他们选择了携程的创始人沈南朋。
正是因为这次选择,沈南朋和红杉资本改变了整个华夏的创投和互联网历史。
而随着红杉的建立,一批外资背景的基金纷纷设立:邓锋与北极光,朱磊与赛伯乐,NEA,AcceIPartners,SVB等一批外资机构很快在内地设立投资分部。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发布了股改革试点方案,打通了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交易通道。
这个着名的试点方案,正是载入华夏资本历史的“股改全流通”,从此本土创投的项目退出渠道开始变的通畅。
2005年之前,本土创投面临着极度两难的问题。
募资到不了位,投资无法退出,很多投资人都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困惑和质疑。
而2005年之后,本土创投才“破茧成蝶”,逐步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