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段子,大多数川渝人应该都晓得。但为了妥善起见,还是把这个段子引用出来。看过的温习一下,没看过学习,有利于了解今天要说的“杀”字。
两个四川人(四川版本就是四川人,重庆版本就是重庆人)到北京观光旅游,由于对北京的地理环境不熟悉,就在公交车上打开地图研究。
甲:"我们先杀到天安门,然后再杀到毛主席纪念馆,最后杀到……"(以下略)
这个段子里,最经典的方言动词就是“杀”字。
“杀”,表面意思是“去”。地道的川渝人,懂得川渝地区“杀”字的内涵,绝不是慢悠悠的“去”。多数情况下,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一群人急吼吼的去某个地方。
所以,四川方言表示去的“杀”字,确切地说,可以释义为快走。
而四川方言这个“杀”字的本字,应该是“趿”字。
趿,普通话音tā,释义为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
四川方言中,“趿”发音sá,主要词义也为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如“把鞋子趿起走”。而本身无后跟的鞋,叫“靸sá板儿鞋”,即拖鞋。有时名词动用,“靸”和“趿”同义。
趿:《说文》进足有所撷取也。从足,及声。尔雅曰,趿谓之撷。《唐韵》苏合切《集韵》《正韵》悉合切,??音馺。
以上是“趿”字最常见的音义。
但是“趿”字还有一个意思,表示急行。
《集韵》:“《博雅》,行也。”唐本《刊谬补缺切韵》:趿,又蘓荅反,急。
蘓同“苏”,荅音dá。蘓荅反,即sá。(注:趿本身也是一个古入声字)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趿(方言音萨阳平),进也,从足,及声,苏合切,今昭人谓速行曰趿,如‘趿了一趟’,即急走了一趟。”
其实我们知道,“趿”着鞋子走,生活中有两种情况。一是人懒惰,懒得把有跟的鞋跟拉起来。二是有时有突发的事情,本来没穿鞋,所以顾不上把鞋跟拉上,就“趿”着鞋子急忙往外冲。
因此,“趿”在第二种情况下,本身就可引申出“急行”的意思。就像姜亮夫先生说的“趿了一趟”。
文献中也见“趿”可释义作“急行”的例子
明·汤显祖《牡丹亭·遇母》:“不载香车稳,趿的鞋鞓断。”
也见借音作“撒”
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增补幸云曲》:“撒脚不敢回头看,口中只说不好了,要军钱的汉子又到了。”撒(趿)脚,形容快走。
今西北地区也有部分方言使用“趿”表示急行,如凉州方言说“趿脚子”。
凉州贤孝《鞭杆记》:他们一看事情不好了,趿脚子赶紧往城外头跑。
综述:四川方言“杀”即“趿”,表示急行,文献例子不是很多,最有说服力的是姜亮夫先生的那条。但结合“趿”字本身的音义,以及笔者分析“趿”着鞋子走的两种情况,川渝人说“‘杀’到哪儿去”这个“杀”字的本字,笔者认为它应该就是“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