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七中这一带是老城区,过几年的绿化建设会更加好,两边都会添上许多大块的假石,周围再种上一些鲜花,很漂亮。
可是此时苏颂眼中纵横交错的电线网,两排高大的说不出名字的大树,构成了一张从泛黄到鲜明的照片,而他的青春从这里,再一次开始了。
赵老师是a市书法协会的副会长,家里就住在协会后面,是书法协会里为数不多分到了房子的人。当时a市搞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放在书法协会和其他几个跟文学相关的协会上上,因此有些协会大门即使跟市政府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出示了赵老师给他办的出入证,苏颂从书法协会大门进去,走了大概十多分钟就到了住宿区,赵老师家就住在四栋四楼。
这门号实在是不吉利,当时没人愿意住,赵老师却不在乎,挺身而出拿下了这套房,不然的话,房子说不定还没有他的份。
按赵老师当时的原话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平生又没做亏心事,哪怕半夜鬼敲门!”
这个正直可爱的老师给苏颂未来的人生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给苏颂开门的是赵师母,她关心的问过苏颂身体如何之后放下心来,笑盈盈的指了指书房,对苏颂说:“子书已经来了,你进去上课吧。”
“谢谢师母!”苏颂记得赵老师十分讲究长幼尊卑,于是朝赵师母鞠了一躬后才往书房走去。
“子儒来了,字帖呢?”书房里放着几张小书桌,其中一个小书桌前面正坐着一个跟苏颂差不多大的小孩,一脸严肃的捏着毛笔,旁边站着个四五十岁的清瘦中年人,面容古朴,脸上架着副无框眼镜。
这人正是赵老师,他见苏颂进来,平淡的打了声招呼,一开口就直接要作业。
见到本人之后,苏颂原本的那些激动顿时消失,仿佛几十年未曾见面的鸿沟一下子就被填平了,早已习惯了赵老师作风的他也不多说什么,十分自然的把背着的小书包放下,从里面拿出昨天按照要求完成的两版大字。
赵老师伸手接过去,紧接着就打开看了起来。
正在学书法的小孩也不写了,跟着找老师一起看着苏颂,苏颂低头朝他看去,那人立刻就咧出了一个灿烂的微笑,问苏颂:“你好点了吗?”
苏颂对他印象模糊,在赵老师这里上课一般都是一对一,也有很少几次时间安排不过来就是一对二,也许这个小孩以前跟他一起上过课,
于是他也朝他笑了笑,“没事了。”
“你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吗?”小孩又问。
“收到了。”苏颂说。
“哪个学校的?”小孩期待的看着他,大概是想碰到一个自己以后的同学。
“附中。”
“我也是!”苏颂一说,小孩激动地拔高了声音,脱口而出。
赵老师看完字帖,瞥了小孩一眼,又看向苏颂,“子书,继续写。子儒,你跟我来。”
小孩朝苏颂吐了吐舌头,只好继续埋头写字。
赵老师收徒弟有个习惯,喜欢给人取字,同一批进来的第一个字相同,像苏颂就叫“子儒”,这个小孩则是被赵老师叫做“子书”。
自从赵老师离开之后,苏颂就再也没有听人叫过他子儒,乍一听,还有点没反应过来。
“子儒?”赵老师在书房门口叫他。
“啊?哦哦,我就来!”苏颂跟上。
苏颂跟着赵老师到了他的卧室,里面很简单朴素,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窗台边上的大书桌,年份久远,边边角角都被磨光滑了,走进了还闻得到一股木香。
书桌上摆着一排毛笔,都是好东西。
赵老师要苏颂拿出一张宣纸来,看着他写几个字。这是打算给他开小灶?苏颂听话的摆出宣纸,用镇子压住,提笔写了起来。
“我给你写一遍。”等苏颂写完,赵老师没说好也没说不好,拿出了另一张宣纸,从书桌上的一排笔中取了一支写了一句跟苏颂一模一样的话。
苏颂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赵老师的墨宝在a市乃至全国都是很出名的,虽然他跟着赵老师上了好几年的课,但实际上看他下笔的次数却少之又少。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苏颂立刻集中了精神,一动不动的盯着赵老师走笔。
手很稳,这是他的第一感觉,第二,赵老师写起字来就跟闲庭散步一般轻松,一笔一划看似随意,拼凑起来却严丝合缝,极其规整。
写完后,赵老师把两张纸放在一块,乍一看好像差不多,看久了,就会发现苏颂的这幅有些不协调。
具体是哪里不协调,又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