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有两个房间,何雪莉把行李拖进了次卧,主卧肯定是老板的。可以这么说,二楼是闲人免进的地方。
又交代了几句,林威留下来和肖家炳、何雪莉他们准备一会儿开会的资料,然后三人一道前往市府开会。
姚远则在二楼客厅里和俞永安谈事。
在姚远泡茶的当口,俞永安把手提包里的东西一份份地取出来,道,“姚先生,按照你的吩咐全部办好了。”
有在香港注册的公司资料,有在深市买地的文件,有服装品牌商标的申请完成文件,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为此,姚远最终投入了800万港币,俞永安投入了200万港币,分别占永胜制衣股份有限公司的80%和20%。
但是分红比例这一块,俞永安占30%,多出来的10%是给予他的劳动报酬,不过,俞永安不拿工资,担任总经理的报酬便是10%的分成。
注册资金1000万港币,哪怕在香港,那也是较大的公司了。
计划在深市投资1000万华夏币建厂,在深市是排得上号的投资计划了。
看上去好像万事俱备了,只等厂房建好投产大把地赚钱,然而,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俞永安的服装厂经营陷入困境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没有订单。他的产品主要是出口的,但是,近两年国际形势剧变,影响到了香港服装业的出口,再加上香港的人工成本水涨船高,低谷就这么来了。
他的小服装厂折算为一百万入股,另外再筹集一百万现金,大多数是东拼西凑的,俞永安可以说是豁出去了。
若不是姚远要求他先在深市那边找到合适的地皮买下来,他早就过来南港了,不然根本放心不下来。
他苦笑着说,“姚先生,该办的都办好了,半个月能建好厂房,安装设备有一周的时间也就够了,工人更简单,培训几天就能上岗,招工很容易,12月15日之前投产是没问题的。”
“问题是,我们没有订单。”
说一千道一万是没有订单。
姚远最大的依仗是那1378万美元的外贸订单,哪怕他连工厂都没有。
话说回来,如果俞永安能拉到订单,他是不愿意和姚远合作的,而且姚远还是最大的股东,等于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姚远。
姚远早有计划,他说,“订单我有安排,越早开工越好,按照寒带的风格开足马力生产冬季服装,你去东北地区调查一下,看看当地人冬天一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找几个主力版全力生产。”
俞永安不明白,说,“内地市场潜力很大,我非常认同姚先生你的看法。可是,内地人民的消费能力是比较有限的,短时间之内恐怕不会有很大的效果。”
“我知道你舍不得出口的利润,我也舍不得。”姚远笑了笑,说,“我们的牌子竞争力不大,和那些国际大牌拼不现实。”
俞永安连连点头说,“是啊是啊,哪怕是有价格优势,品牌这方面的号召力也比不上国外的牌子。”
能说出“品牌号召力”这几个字,说明俞永安是下了工夫研究国际服装市场的。
姚远喝了口茶,道,“既然暂时拼不过他们,那就立足于现实情况。我们有成本优势,他们有品牌优势,为什么不能合作互补呢?”
“合作?那些国际大牌看不上我们。”俞永安苦笑着说,他不是没想到,但是很清楚这是痴心妄想。
姚远说,“他们的人工成本高,内地的人工成本低,我们替他们生产,拿点辛苦费,不难吧?”
俞永安一愣,眼珠子飞快转着,“替他们生产……您是说,我们帮他们生产,其他的不管?”
“代工厂。”姚远道。
俞永安迅速思考起来,表情逐渐变为欣喜若狂。
甲方来料,乙方生产,再出口,乙方拿到的是外汇,甲方的人工成本得道了降低,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