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首楞严王三昧是啥意思 > 第七十五讲(第2页)

第七十五讲(第2页)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很难讲!

佛菩萨到底对你有没有加持力,这个看你心中的祈求,跟你的信心和愿望有关系。如果你不相信佛菩萨的存在,那佛菩萨对你等于是不存在,就等于是没有。你完全不相信佛菩萨有加持力,而且你心中也没有任何希望,那佛菩萨法身不可思议的大慈悲的加持力对你来说是完全没有,就等于不存在,答案就是没有。

如果你“深信诸佛皆充满”,你深信佛菩萨的法身是无所不在的,佛菩萨的色身虽然灭度了,但是他留在法界当中那种大慈悲的本愿功德是存在的,而且你也至诚地向他祈求,那佛菩萨对你的加持力是存在的。

所以,佛菩萨的加持力,我们看这个地方的道理,是因人而异的。因人而异,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从两层来说明。

如果你念佛菩萨的圣号只是一念的信心,但是你没有太大的希望——你刚好身体痛、肚子痛,或者遇到了没办法处理的灾难,就很至诚地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欸,感应道交,把你这个灾难消灭。《阿弥陀经》也提到这个观念,就是我们以一念的信心来忆念十方诸佛的名号,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也就是说,我们依止信心来忆念佛菩萨的圣号,能够得到诸佛的护念加持。

但是,如果你只是信心,你不能往生,你一定要加上发愿。你能够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强调:往生的观念是一种愿望。你念这句佛号,你是真的有一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的愿望来念佛,这个佛号才能够产生往生的力量。否则,这个佛号对你来说只是一种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菩萨是不能帮你改变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想做,佛菩萨就帮你改变,不是。这个地方的经文是说,你很想改变,但是你有障碍;你真的是产生这样的觉悟:我一定要改变,我来生一定要成就什么,你心中有很强烈的希望,这个时候佛菩萨就现前,为你说法,改变你的思考模式,改变你的行为,结果你的因缘改变了。当然,你的希望是各式各样,佛菩萨满足你的愿也就各式各样。

所以你看,菩萨戒里面提到一个观念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不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说我不受菩萨戒,我也能够断恶、修善、度众生。但这个地方有很大不同。其中一点不同,你受了菩萨戒,产生这个菩提的愿望,你做事情是以愿望来做事情,你有菩提心,“一者十方佛,悯念常守护”,“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所以,为什么受菩萨戒的人很容易得到佛菩萨的感应加持?因为他有那种强烈的希求无上菩提的愿望。

所以我们要知道,感应道交,你的心力跟佛力,你的心力永远是主动。你一定是从心灵当中释放一种强烈的希求的磁场出来,佛菩萨法身的功德才能够启动,以心力来带动佛力,或者说以心力来感应佛力。这个地方的经文完全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善知识,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众生跟佛菩萨之间的互动,好像小孩子跟母亲一样。他说,小孩子在哭,大人就会过来。他要不哭,大人不过来。你好好的,佛菩萨没办法帮助你。小孩子有祈求,但不能讲话,只好用哭的。你哭的时候,佛菩萨,这个母亲,就拿一个糖果给你吃。欸,你满足了,那就好了。他给你一个糖果,你继续哭,看这个事情还不行,他拿一个蛋糕给你。你又继续哭,佛菩萨最后就把摩尼宝珠给你。所以,感应取决于你心中有多大的希望。你看你愿意做一个小小的国王,你愿意做一个天王,你愿意做一个摩醯首罗天王,佛菩萨就跟你讲你相应的法。就是说,其实我们的生命还是自己决定的,你希望变成什么样的结果,是你自己的希望决定的。

当然,这个希望是怎么来的?跟你的智慧有关系。听闻佛法,如理思惟,产生抉择。所有的希望都是经过我们对生命的抉择而产生的。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听经?就是提升你的见地。你有这种见地,你就有这种希望,这种理想抱负,那么佛菩萨就满你的愿。这个地方说明这样一个差别的因缘。

前面这一段是讲到成就天人众之愿,这以下是成就人道众生之愿。

若诸众生,乐为人主,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对来生有一个希望,希望来生能够成就这世间的国王,统理一国的众生。这个时候当然他也跟菩萨祈求。菩萨就在彼前现人王身,而为宣说五戒十善以及帝王德业之法,令其成就。

“帝王德业”这句话我们要再解释一下。你要能够统领大众,是要有一点德行的,不是你福报大就能够统领大众,不是这样。你福报大,你可以做一个大富长者,但是你要统理大众,要有一种德行。

我亲近过很多老和尚,有些老和尚很会修行,福报也很大,但是不见得适合领众;但是有些老和尚福报很大,也非常会领众。这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忏公师父。我觉得他老人家有两种德行是不得了的:第一个,他非常地知人善用。一个领导者,其实你不必有太高的能力,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人是什么能力,可以放在什么位置,要知人而且要去善用。忏公师父有这种德行,他很清楚地知道你的优点在哪里,你适合做什么事情。第二个,领导者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情有义。老人家对于手下的干部,只要有功的,他不吝惜重重地犒赏,使令很多人愿意为他卖命。一个领导者,你不一定要很聪明,但是你一定要有情有义。

所以这个帝王的德业包括至少是两个:第一个,你要会知人善用;第二个,要有情有义。这种德行具足了,你来生就有可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所以,你的果报是跟你内心的状态有关系的。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对来生有一种希望,希望能够去管理、统筹同一族姓生活的事务,而且他希望在世间受到人民的恭敬跟爱戴。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长者之身,来宣说怎么去布施众生,仁民爱物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有一种好乐,喜欢谈说古今的嘉言典章来垂训于后世,而且在个人的修学方面能够深处尘劳而不染世欲,以道自居。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能够现出居士身,来宣说清心寡欲、以道修身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这个居士之身。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的希望是治理国家的政务,而且他能够很清楚地剖析种种的冤屈,决断是非,很适合做省长或者县长(我们讲“邦”,邦是比较大的国土,就是省长,邑就是县长)。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在彼前,现宰官身,而为宣说修身齐家、护国爱民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的众生,他好乐种种的数术(第一个“数”是指的天文地理、阴阳五行这一部分,第二个“术”是指医卜命相、书画符咒这一部分),而且他日常的生活当中是爱乐调养色身以延年益寿。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婆罗门身,来宣说调气炼丹之法,使令他能快速成就。他有这种希望,菩萨就满他的愿。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个男子,他心中一方面好乐修学佛法,一方面厌弃世俗的杂染的生活,好乐过出家寂静的生活,而且也欢喜奉持佛陀所制的种种戒律。观世音菩萨面对这样的因缘,就现出比丘身,来宣说戒定慧三学之法,使令他快速成就。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个道理跟前面一样,只是说一个是现出比丘身,一个是比丘尼身,所宣说的都是离染清净的戒定慧之法。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男子,心中好乐佛法,也愿意去奉持佛陀的五戒,但是他不能够舍离世俗的生活。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出优婆塞的身,来宣说五戒的修学跟护持三宝之法,使令他能够成就优婆塞的身。优婆塞翻成汉语叫近事男,亲近、承事三宝之男子。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个道理一样,只是说前面一个是优婆塞身,所现的身是不一样。一个是近事男身,一个是近事女的身,说的法都是五戒的修学跟护持三宝之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