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五辛之人他既然得不到诸大菩萨、诸天跟仙人、乃至于十方善神的守护,这时大力鬼王就得其方便。大力鬼王比较严重的就是色界的摩酰首罗天,或者欲界的波旬,他看到这个人会演说大乘经典,就要破坏他的功德。怎么破坏呢?变现作佛陀之身,来为他说邪恶之法。说什么邪恶之法呢?
[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先破坏他的戒行,再破坏他的知见。他说不必要持戒,所谓的大雅不拘小节,说:大乘菩萨修习功德,我们不必修声闻戒(这是毁破戒律)。第二个赞叹贪瞋痴就是戒定慧,你行贪瞋痴就是在修戒定慧。
这地方我们要说明:我们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我们一再强调,大乘菩萨观我空法空的时候是不坏假相。我们在观一切法「即空」,下面一定要讲「即假」;你观一切法空,你不能毁坏因缘果报的差别,这就是「即假」,然后即中。所以大力魔王就来说一些断灭空的思想,来破坏他的戒行,破坏他的正见。所以这个人到最后,命终堕狱
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这个人因为食五辛的关系,经常跟鬼道众生在一起,就受到鬼道众生的误导,以后就变成魔王的眷属,中品的是魔民,下品的是魔女。就把他今生所修的功德转成有漏的魔业,福报享尽以后就直堕无间地狱。
结示劝修
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佛陀告诉我们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要永断五辛,来保护我们内外的善根。如果你看「止观」的书,不管『大乘止观、小止观』都会讲到一个观念,当然我们一般人修福报,那你就什么都没关系,整天跑来跑去的躁动;但是你开始要培养心中一种正念的观照的时候,你就要开始注意你所吃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讲呢?吃东西跟修行有什么关系呢?在经论当中讲一个观念说:「根明净故,识明净」。你六根、你的色身要特别明了寂静,你释放出来的内心也特别宁静;你六根很躁动,你吃的东西,你吃了油炸的或吃得非常的辣、非常的甜,你的色身感到很暗钝,你的心识也会暗钝。因为你的心要依止根,我们的明了心是不能单独活动,你要依止根才能产生明了作用,那你依止的根它躁动,你的心也躁动,这是有关系的。
在本经当中讲到饮食,佛陀很明显的讲到「修止观」,三个东西不能吃,前后都讲到:一、不能吃众生肉,二、不能饮酒,三、不能食五辛。这三个你吃下去,对我们的善根都会产生破坏,这就是「除助因」。它本身不是造罪的因,但是它却有助长造罪的因缘,这是要注意的!
壬二、刳正性
【图二】
“刳”,去除的意思;“正性”,它正是我们业果相续的根本,一切恶法的根本就是正性。这地方的正性当然主要就是杀盗淫妄。
征起
云何正性?
什么叫作正性呢?
答释
戒为定本
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
佛陀首先先总标:你想要进入大乘的三摩地,你要以持戒清净来当作根本,持戒是止观的根本。本经的「持戒」,应该怎么持?
断淫杀心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
第一件事情,永断淫心,在本经当中对于杀盗淫妄,它对于两个戒是很重视的:第一个是淫戒,第二个是杀戒。这两个对生死轮回都是很强大的力量,杀跟淫当中又以淫作根本,所以要先永断淫欲之心(怎么断后面会说明)。不餐酒肉,你不要吃酒,因为酒会使令我们心性猖狂,酒会乱性,酒吃下去以后你的心就很躁动、放逸;吃肉会产生命债,来生就要偿还肉债。以火净食,持戒的第三点就是你不能够吃生的东西,要用火把菜煮熟了。无啖生气,你不能够去吃有生长功能的东西,比方说水果里面的子,这是不能吃的,它有生长功能、它有生气。为什么?增长慈悲。这地方提出四点: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你有志于要出离三界,杀生跟淫欲这两个是最严重,这当中又以淫欲最为根本,从一个生死轮回来说,从自利的角度最为根本。那应该怎么办呢?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我们在对治淫欲的第一件事情,要思惟淫欲给我们的过患,它就像毒蛇,要来毒害我们的法身慧命,就像怨贼一样,夺取我们心中的功德法财。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你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你要努力积集你波罗蜜的功德,因为波罗蜜让我们身心得到安乐。第二、你对于已经成就的功德要加以保护。你看有些人他很会赚钱,但是他钱留不住,他的钱完全漏失掉了。为什么呢?从经典上说:这个人他不知道断除淫欲。第二个要断除瞋恚。
所有对我们功德最破坏的二件事就是:第一个、淫欲的心,第二个、瞋心。一个就像盗贼一样,瞋心就像大火一样。所以我们不大会赚钱,但是起码我们赚到了钱就要把它守护住,第一个淫欲,第二个瞋心。应该怎么做,前面讲它持戒的内涵,持戒的方法次第看下一段:
执身不动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在本经当中佛陀讲到持戒的次第:先持声闻戒,比丘的四重、比丘尼的八重,使令我们身口七支能够执身不动。「执身不动」它的动力点主要的是业果思惟。我们刚开始持戒是害怕罪业会带给我们痛苦,所以「执身不动」,我不敢犯戒。为什么呢?犯戒会破坏我的功德。进一步就是从菩萨戒的心地戒当中「执心不起」,菩萨戒的每一个戒它有止观的力量。你看我们过去讲『菩萨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律仪,一定是怎么样?受菩萨戒你先成就菩萨种性。菩萨种性有两个内涵:一、菩提心,二、空正见。所以『菩萨戒』它每一个戒法都有止观的力量,「执心不起」,他念念当中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开始不随妄转。当然刚开始先从事相上的持戒,再求心地上的持戒。
当我们大小乘的净戒成就以后,这时候在世间当中,就没有相生相杀的业报;淫心断就没有相生,瞋心断就没有相杀,乃至于偷盗跟妄语都不现前,就没有负债跟欺诳的问题,那我们也就不用在世间当中,再来世间偿还过去的业障。杀盗淫妄,基本上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业果相续,你有业的产生来世的果报。
业报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