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沙龙过后的两人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佩雷斯还说:“和平不是由种族、地域决定的,而是由政治家和政策决定的。我们应该反思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家和政策,而不是相互指责,更不应该丧失对和平的信心”。

11。我是只孤独的鸽子(3)

民众怎么想?

与国际对他的推崇相比,佩雷斯在国内面临的指责也不少。一些人指责他、拉宾和阿拉法特当年签定的《奥斯陆协议》已经死亡,佩雷斯现在的理念与现实格格不入。

更有人辛辣的讽刺,他是形“左”实“右”,沙龙是“屠夫”,本-埃利泽(原工党主席,曾担任沙龙政府的国防部长)是“帮凶”,他则是一块“抹布”,将前两者的血腥悄悄擦去……

这位一向温和的老人对此的反应是尖锐的,在以色列议会的辩论中,他曾经义愤填膺地斥责那些攻击者,“正是你们阻挠和平的行为,正把以色列带入一场灾难。”

对于这个给了他荣誉也给了他批评的《奥斯陆协议》,他的态度则是毫无商量余地的。他告诉我们:“奥斯陆协议拒绝死亡,它是和平的基石,到今天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表明了一个老人的坚定信念。

“到今天,《奥斯陆协议》确实受到了一些批评,但正是这些批评,才显示出它的影响力和不可动摇性,我从来没看到一种垂死的东西会散发出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生命力的表现之一,就是《奥斯陆协议》中“以土地换和平”以及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的这个重要原则已深入人心。

连沙龙都承认:“一个巴勒斯坦国已事实上存在。”并同意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部分撤军。这与这位“屠夫”总理先前的理念有着鲜明的差别。将强硬者变得柔性,这也正说明《奥斯陆协议》的成功。

佩雷斯指出,事实上,奥斯陆协议已成为以色列政府的政治基础,“即使是沙龙执政,甚至内塔尼亚胡上台,以政府也将是尊重而不会取消《奥斯陆协议》。”为什么?

“因为宣传和现实有着巨大的差别,总理(政治家)不会改变这种现实,而是这种现实会改变总理(政治家)。”

佩雷斯称,实际上,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6月的中东新政策演讲和四国提出的“和平路线图”,就是《奥斯陆协议》的发展和继续。

他对我们透露,布什在演讲前,还专门与他和巴勒斯坦方面的阿布·阿拉(即现在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库赖)进行了仔细商讨,确定了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目标,“和平路线图”则是使这一目标更加细化。

这正是《奥斯陆协议》的精髓所在。

爱恨交织阿拉法特

在某种程度上,阿拉法特之于佩雷斯,属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角色。没有阿拉法特的合作,佩雷斯、拉宾就难以制定《奥斯陆协议》,三人也将与诺贝尔和平奖无缘。

在佩雷斯的办公室外的过道上,就悬挂着当年他们三人在华盛顿签署该协议的照片。

很多年过去了,照片上的人有人故去,有人下台。与此同时,更多的平民倒在了血泊中。

在这几年中,佩雷斯与阿拉法特也由朋友转为路人。因为正是后者,使佩雷斯遭受了严重的政治挫折。他不止一次懊悔地说,正是这个不识好歹的阿拉法特,使他失去了总理一职,也使他失去了总统宝座。

可能怕我们不了解这段公案,他特地向我们解释,1996年他在和内塔尼亚胡竞争总理时,民意显示他占优,但这时却接连发生了多起自杀式爆炸,“我叫阿拉法特采取措施,但他没有做”。

最终的结果,是内塔尼亚胡以微弱多数战胜了谋求连任的佩雷斯。原来倾向和平的天平,随着佩雷斯的离去,开始向战争方向倾斜。在内塔尼亚胡执政期间,《奥斯陆协议》事实上被停止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佩雷斯对于中东和平,属于“一身系天下安危”的角色。但身为“政坛不倒翁”的佩雷斯,并没有为一次的失败而气馁。几年后,他再度展翅,代表执政的工党竞选总统。他的对手是名不见经传的卡察夫。他就在距总统宝座只一步之遥时,爆炸又开始了。

阿拉法特的“帮助”,使他的老朋友佩雷斯的政治努力最后又化为云烟。

于是,在以色列国内,有一种嘲讽的说法,称佩雷斯是“一个永远不能获胜的政治家”。

回想过去,佩雷斯不无遗憾地说,阿拉法特判断错了局势,“正是在我担任总理的短暂期间,我决定向他们归还260个村庄,并同意他们在东耶举行选举,但阿拉法特总是要更多,最终只能一无所得。”

“我知道阿拉法特以后也想采取措施,但一切都太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