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民的媳妇儿看到张卫东还是带着点心过来的,赶忙推让道,“哎呀,卫东兄弟,你来就来吧,咋还拿东西呢……”
按照张卫东的记忆,若干年后的人们,同样是用这套嗑儿,应付提着礼物上门的亲人和朋友。
说来也奇怪,这似嗔似怪的话语,却总能够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张卫东笑着对陶大民的媳妇儿说道,“听陶哥说,家里有两个丫头,这不就给孩子们买了点儿。”
说话间,张卫东已经看到屋门口站着两个小丫头。
两双滴溜溜圆的大眼睛,好奇的看向张卫东,时不时的还偷瞄一眼他手上的点心包裹。
两个孩子身上穿着土布裁制的衣服,小的那个,胳膊肘的地方还打了个补丁。
衣服虽然有些陈旧,但洗的挺干净,两个丫头脸上、手上也很干净。
就是太瘦了!
要不是听陶大民说,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张卫东甚至以为这俩瘦瘦小小的丫头,不过是五六岁的孩子呢。
张卫东看到两个孩子,扬了扬手里的点心,笑着对她们说道,“丫头,叫叔叔!”
两个孩子有些拘谨的看了看母亲,陶大民的媳妇儿赶紧说道,“大丫儿、二丫儿,叫张叔。”
“就是你张叔帮你爸赚了钱,才能给你们买新铅笔和作业本的。”
两个丫头听到新铅笔和新作业本,眼睛更亮了,看向张卫东眼神也多了一些亲近。
“嫂子,和孩子们说这些干啥。”
“咋能不说呢,”陶大民的媳妇往耳朵后面捋了捋头发,“得让孩子们知道谁帮了她们,记得他张叔的好。”
张卫东听了陶大民媳妇的这番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同时,对今天要和陶大民要谈的事情,更加增添了几分信心。
正所谓,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
从这些天和陶大民的接触,以及今天见到他媳妇儿对待孩子的方式,张卫东认为,可以和陶大民深交一番。
“卫东兄弟,愣着干啥,快进屋啊。”陶大民的媳妇儿拉开屋门,把张卫东往里面让。
“嗯呐。”
进屋之后,陶大民的媳妇儿拿着炕笤帚扫了两下,“卫东兄弟,上炕。”
这要是在龙国其他地方,必然会引起一番不必要的误会……
但是,这里是东北。
在东北,让客人上炕,那是尊重和亲近的表现。
因此,张卫东也没有客气,把两包点心搁到炕桌上,脱鞋便上了炕。
“大丫儿,给你张叔倒水。”
陶大民的媳妇儿一边吩咐孩子,一边回身拿来了一个小笸箩。
笸箩里面放着烟叶子、卷烟纸、火柴和一包‘大生产’。
“卫东兄弟,你抽烟。”
张卫东看着两个孩子,下意识的说了一句,“不了嫂子,对孩子不好。”
“啥?”陶大民的媳妇儿有些纳闷儿,不知道张卫东说的是什么意思。
张卫东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候的人们,还很少有抽烟有害健康的意识。
更不会在抽烟的时候,刻意避开孩子们。
“没啥,来时刚抽过了,我等会儿再抽吧。”张卫东随便找了个理由,把话挡了过去。
这时候,大丫儿端了一个粗瓷碗过来,里面盛了大半碗水。
“张叔,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