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瑶看着白发苍颜的孙老,不禁湿了眼眶。“您要多保重身体,黎明很快就会到来。”
“放心吧,我在这待习惯了,不会有什么事。你自己出门在外,要多保护自己,凡事量力而行,若真面对最坏的结果,也不要自暴自弃,青山屯很需要你。”孙老谆谆嘱咐。
“嗯,我会的。”谢玉瑶郑重应下。
这天夜里,知青们吃完晚饭后,齐聚在后院谢玉瑶的堂屋。
面对着担忧和不舍的知青队队友们,谢玉瑶嬉笑道:“你们这是做什么,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你是回京市找家人托关系找赵鸿晖吗?”快言快语的贝晓问道。
谢玉瑶微微一笑,“我先看看,要怎么做,等到了才知道。”
任菲建议:“你很少做没成算的事,要不先通过电话打探打探,有希望再回去,免得白跑一趟。”
“是啊,这好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很遭罪的。”吴丽红应和。
谢玉瑶摇头,“我已经有火车票了,明天就走。正好大家都在,我说几句心底琢磨的话。”
顿时,满堂寂静。
“自从数字帮倒台后,笼罩在上空的阴霾渐渐散去,正义和真理渐渐露出光芒。”
“这几年有关高考恢复的传闻越来越多,有话说空穴来风必有其因,我希望大家能做好随时上考场的准备。”
“说句难听的话,你们现在的工作只是暂时的,通过高考的桥梁上大学才是最重要的事。若是有人觉得没有把握,我更建议他换一份轻松耗时少的活计,甚至脱产到县城上高二,或者请老师补习。”
若是历史的轨迹不会变,今年八月份,国家工作会议上就会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短短的几个月后,便要上考场。
谢玉瑶不确定这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赶上考场,但她希望有着同样目标的知青们能做好万全准备,免得被打个措手不及。
虽说近年来他们都没放下课本,但现在大家不像是在田间干活时那般作息一致,各自都有承担不同的工作,有时候忙起来可能就会忘记了这最重要的事。
因此,谢玉瑶才多此一举,希望他们能谨记在心,准备得越充分,可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在现阶段,高考几乎成了普通工薪阶层唯一一座通往梦想彼岸的桥梁。
李卫东心里敲响了警钟,自从担任果干厂厂长一职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早已将学业抛之脑后。
虽说现在的工作起点已经很高了,但他终究是外地人,只要不在当地结婚生子,他的位置就难以稳固。
自担任厂长后,当地不少人想为他做媒,他都没有答应。除了有部分谢玉瑶的因素,在他的内心,还是更想回到大城市里发展。
高考,是极为重要的回城途径。
谢玉瑶又道:“还有个办法,在青山屯成立一个高中补习班,请冯教授和陈老师当补习老师,专为初中以上学历的人补习高中知识。你们觉得需要吗?”
“有!太需要了!”李卫东立即应和,“真要是能成立,不单是咱们青山屯的人,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也可能会来补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