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牛商是什么意思啊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对成都我其实并不陌生。

1968年我随父亲、大姐到成都换“搭伙票”。

我当时只有7岁,还没有读书,离开内江家时,母亲把准备带到成都换搭伙票的“布票”缝进我的棉袄里面,说是不会引起小偷的注意,比较安全。

从成都火车站出站,我看到许多带袖套的民兵,还有红卫兵,还有穿灰制服、蓝制服的干部样子的人。当时,我特别对成都的小汽车感兴趣,回去后很自豪的给同村孩子吹:成都的汽车像火柴盒那么大,我不知道人是怎么装进去的,也不知道那就是吉普车。

我们住在火车站候车室,然后围绕车站周围居民区兜售布票,主要是换搭伙票,见大人们神秘兮兮的,知道是犯法的。走在寒风凛凛的街上,两只小手红彤彤的,见到公安就心跳。

从文革时期过来的人都知道,在“短缺经济”时代,什么东西都得按计划分配,因而票证与货币一样是群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票证诞生于1955年8月25日,直到1993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历时38年。票证浓缩了过去的历史,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包括咱农民兄弟的无限期盼。

国家给每个农民一年分发15尺布票,因为农民普遍经济拮据,一件衣服父亲穿了给儿子,大儿穿了给小儿,因而国家供应的布票一般家庭都用不完,都想拿出去换点东西或者卖成钱。于是已经学会做鸡生意的大姐就想到低价买农民的布票拿到大城市高价卖出,后来发现城里损吃俭用的家庭愿意用搭伙票换布票,因此我们想到做“双向生意”。

我们从成都换到搭伙票后,拿回内江卖给农民,收到钱后又去买布票到成都去换搭伙票。

“搭伙票”是什么东西估计年轻人也不太清楚。字面理解肯定是单位食堂打饭用的票据,也对,只不过这个食堂大得没底,国家有多大这个食堂就有多大,因此,当时的搭伙票相当于硬通货。

关于搭伙票不准流通的问题还是生产队的知青教我们音乐时,问我们知不知道什么是低音,他自己回答:“搭伙票好多钱一斤?”和我们在成都换搭伙票一样,神秘兮兮的。

在成都跟随父亲做了几趟“换票”生意后,1969年大姐嫁到了成都市彭县,作为娘家送亲的弟弟我在大姐家住了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家吃大米饭,很快我的小脸长胖了。

小孩总是喜欢吃好的,我不愿意离开大姐家,但没有办法,父亲要带我走。

我无赖的问父亲:“咋个才能留在成都嘛”?

父亲说:“你变成女娃儿嫁到成都就可以天天吃光干饭。”

后来,我真的想过那一天突然变成女的,嫁到成都平原来。

在童年的记忆中成都平原就是天堂,成都市更是天堂上的瑶池。

1980年代参加工作后,因为大姐在彭县的原因,几乎每年都要上一趟成都,每一趟都很兴奋。

上帝为什么把成都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上帝为什么赋予成都那么多好看的人、好看的房子、好耍的公园?

上帝为什么给了成都人那么多的机会:蜀都大道修了、人民南路修了,还要整治府南河,还要修那么多路,那么多桥?

后来才知道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位于成都平原中部,幅员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上千万。

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遗存丰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

杜甫的著名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动地描绘了成都当时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和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成都名胜古迹中外驰名。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庙、青城山最具特色。

1980年代,几乎每次到成都都一定会去凭吊孔明先生和杜甫先生。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几乎每一个字都读进了骨髓。真希望有朝一日像诸葛军师那样效力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郭沫若所言:“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其实,哪位仁人志士不愿公忠体国,不想流芳千古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可我们今天与谁晤对,谁与晤对?

可能是40岁以前一直清瘦,也可能是与杜夫子一样太过关注民生,总之,我常对着杜夫子潸然泪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疮痍”,这“疾苦”,字字敲打着我的灵魂,甚至每一次见到,每一次想到都能感到父兄的磨难,真希望我们都无须争做“圣哲”,也不要“笔底波澜”。

正如板桥先生诗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多少年来,一遇刮风下雨就会担心小麦倒伏,担心水稻收割,太阳大了,又担心玉米晒死。我们这些非“官”非“吏”者,不知受谁的感染,百姓冷暖总如“十指连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