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观念走进凉山会怎样?
1989年底苦读七年的自考文凭终于到手了,作为内江仅有的两位农民自考毕业生而言有太多的心酸和抱怨。
从1984年开考五年考了十次,意味着经历了十次“黑色七月”,加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人事部门诸多政策限制,没有文凭、没有待业户口,在计划用人制度的夹缝中找工作,求生存,还要挤时间读书何其艰难!
可是,内江人事部门告诉我:取得大专学历的自考生,城镇户口可安工作,农村户口等候招聘机会。
混账政策!这不是欺负咱农民吗?奋斗七年,苦考五年,在当代青年中可谓极端典范。居然,连安排“正式工作”的机会都不给。这就是八十年代某些环节的政治局面,这样的机关,这样的衙门你还敢相信它?!
在我抱怨不平的时候,父亲忍不住劝我:”不信又怎么样,难不成搬起石头打天。你练的是这套功夫,不找它,到那里舀一碗太平饭”。
我所谓的“正式工作”就是能够解决“农转非”的工作。当年对咱农民来说,“农转非”就是上天堂。
什么是“农转非”?常见的有当了几十年民办老师的可能农转非,乡镇村临时干部入了共产党的可能农转非,副营职以上解放军军官家属可能农转非,还有就是闲散科技人员到老少边穷地区可能农转非。
一、农转非工作的目的
“农转非”工作是帮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在贫困边远地区、艰苦岗位工作的职工和乡镇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解决户口困难的工作。目的是支持、鼓励各类人才到艰苦岗位工作,稳定基层职工队伍,为边远贫困地区、艰苦行业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农转非的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1、巩固与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原则。
2、重点支持与照顾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岗位的原则。
3、向贡献突出、业绩优秀人才倾斜的原则。
4、指标与政策双重控制原则。
5、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统一协调的原则。
市里不行到省里,省人事厅给了一个方向性出路——上凉山,也许有希望。
到了凉山,凉山州人事局给了一个方向——去老凉山,也许那里有较大希望。
到了老凉山,金阳县人事局也给了我一个方向——去文教局,也许那里希望更大。
金阳位于四川省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金沙江北岸,地处川西南山地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大小凉山南端。距州府西昌市215公里,与昭觉、布拖、雷波三县毗邻,隔金沙江与云南省永善县相望。
全县幅员面积158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县境内居住着彝、汉、苗、回等12个民族,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78%,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金阳是著名爱国人士“云南王”——龙云将军的故里,有“中国青花椒第一县”、“中国白魔芋之乡”的美誉。
金阳县是全国24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资源富集,最高海拔狮子山4076米,而最低海拔仅460米,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亚热带气候。
金阳境内自然风景秀美,悬崖峭壁林立,有奔腾汹涌的金沙江大峡谷;巧夺天工的白石滩、红石仓石林;风光旖旎如画的金阳河、天生桥;花团锦簇、云海缥缈的波罗梁子;还有绚丽的白草坡、雄伟的狮子山、幽深的龙窝燕子洞和马祖仙人洞。
金阳还具有浓郁的彝族风情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厚而奇特。
金沙江流经金阳98公里。所处金沙江流域大地深切,峭壁林立,峡谷密布,两岸对峙,绝壁千仞。湍急的江水豪迈倔强,像脱缰的野马永不休止的呼号,合奏出雄浑的交响乐章,让人心潮澎湃。
正如陈禄明在《牧漂木》中所描绘的一样:
竿儿牵出的江,谁敢来阻挡,竿儿牧放的漂木,撞沉太阳,又撞碎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