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谪凡的故居,在稚皋城北大街。
女导游领着一众嘉宾走过青石铺就的状元巷,开始了她的介绍:“这个状元巷,两头通风,夏天非常凉快,北街的老人都喜欢坐在这条巷子里纳凉。”
状元巷,状元巷。之之恍恍惚惚地随着众人走,不知自己到底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
只听女导游笑道:“各位乡贤、嘉宾,随着我一起穿越时光隧道。”
“小时候的李谪凡,一定在这条巷子里玩过。”一男嘉宾说道。
女导游笑着接口:“那一定是的。”又指着巷侧的一扇门道:“这是通往李园的后门。”
众人随着导游的指示,果然见青石雕花的门框上刻着“李园”二字。
之之心潮起伏,一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诗句不断浮上心头。那些诗句,虽然不是之之自己写的,却比自己写的还要熟悉。十年间,她在这些文字间行走,注入了整个心力。
幽幽故宅锁芳园,旧址新容忆华年。
犹记窗前双乳燕,殷勤为我衔诗篇。
之之记得这首《故园》诗,是谪凡为李园而写。那是他离开稚皋二十年,定居梅州后,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写下的。
他的诗早年受香山居士的影响较深,用语清浅,诗意恬淡。中年的诗风又与诚斋体相近,蕴含机趣。晚年隐居梅州,更是有了陶潜之风,归于质朴自然。
这是他给后世留下的文字价值。也是之之为什么十年来孜孜不倦研究他的原因。
稚皋县的官员们,只知道大和国的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他们的古乡贤,却不一定知道他真正的价值所在。之之这样想着,有些悲哀。想自己平时也不好为人师,但是明天的讲座,确实有必要给他们好好上上课。
转过状元巷,就是北大街。临街都是老店铺。
女导游领着众人走近一家老药店。宽敞而厚重的两扇大门上方,“鹤年堂大药房”几个鎏金大字在春日的暖阳下熠熠闪光,一看就知是新敷的铜金粉仿古而成。
女导游非常自豪地说道,为了修缮谪凡故居,政府已经投资了上千万。
之之听了不觉摇头叹息。
大药房一切还原如四百年前。穿过药铺,便是坐北朝南的三进屋。第一进是作坊和仓储。第二进是会客的厅堂,第三进李家居室。过了居室就是李家的后园。
众人随着女导游在三进间停留。
女导游道:“我们站的地方是李家内宅,左边厢房是李家父母的起居室,右边厢房是李谪凡的婚房。”
女导游领着众人走进李谪凡的婚房。只见一间卧室里,陈列着一张造型考究、雕工精致的仿旧宁式床。这宁式床的结构如同一间大房中套了一间小房,因此形成了床中床,罩中罩。外人入内,要走八步才能到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