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吸了口气,说道:“天子圣明!这李植的兵马强盛,强剿不易!莫不如招李植入京,把他抓捕于殿上!”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话,仿佛是听到了蒙童的幼稚话语,有些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许久,他才睁开眼睛,说道:“李植一派人马全是亲族旧友,同声同气。李植若是被抓了,李植麾下那些武将惶恐忿恨之下,肯定奉他弟弟李兴为,真正举起反旗。到时候不说天津一地再无王法,说不得整个京畿都要被打得一团稀烂!”
“东奴九万人可以在京畿肆无忌惮劫掠,除了李植没有一支兵马敢上前交战。那对上李植的兵马,九边的兵马又有几个敢上去厮杀?”
“若是抓了李植,恐怕这局势更要急转直下,令人不忍直视!”
王承恩沉吟片刻,问道:“皇爷,难道我们就只能任李植这样无法无天?”
朱由检吸了一口气,喟然说道:“不先把流贼剿灭,我大明还真抽不出兵马去对付李植。如今之际,只能先稳住李植。”
“而且这平贼杀奴的大计,还要李植出力。。。”
“这李植也是算准了朕如今不敢拿他,才如此跋扈!”
王承恩看了看天子的脸色,也有些说不出话来,站在天子身边叹了一口长气。
朱由检在窗边站了好久,才突然想起什么,对王承恩说道:“给李植传旨,让他把他抓捕的四个文官交出来,交给三司会审。他一个总兵怎么能处置文官?如果李植杀了四个文官,朕这个台就下不去了。”
王承恩愣了愣,问道:“若是李植不肯交出来呢?”
“王承恩,这次你去传旨,暗示李植,让他明白这四个文官朕不会放过,让他放人。。。”
####
王承恩带着十二个宦官,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天津。
九月二十五,在天津卫城安西门大门口,实际控制着天津城的李植率领着天津文武官员,迎接司礼监秉笔太监,天使王承恩。
秉笔太监就是帮天子“批红”的人。明代以内阁治国,奏章到了京城先进内阁,由内阁阁老把自己的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秉笔太监则按内阁票拟的文字抄写一遍,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作为天子的最终的决策。这抄写一遍票拟的工作,就称“批红”。
这批红是天下大事的最终决策,皇帝是交给心腹太监操作的,由此可见王承恩的地位。
李植见秉笔太监亲自来传旨,自然不敢怠慢,亲自在城门外迎接。
王承恩在安西门前下了轿子,看到浩浩荡荡的天津文武官员,心里一个咯噔。李植这排场,不像是一个总兵,倒像是一个总督啊。这天津官场上人人以李植为,李植不往前走众人不敢迈步,俨然一方诸侯。
李植看见年轻瘦弱,面白无须,身穿蟒服腰佩玉带的王承恩出轿,走上来拱手道:“李植见过王公公,王公公从京师一路过来,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