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策也算是前世今风流不尽的人物,这方面还是颇有些心得的,一掏,一摸,一捏之下,便是估算的**不离十。占了便宜,手感不错,他倒也是不为己甚,把手给松开了。
柳氏暗暗松了口气,却又有种失落感,那种被董策揉捏的感觉,让她竟然十分的留恋。她已经是个有了孩子的妇人了,那一双……自然也没少相公摸过,但是便是那死鬼扒开衣服又揉又捏的时候,却也没有过这种感觉。
她哆嗦着手给董策系好了腰带,仔细的把玉扣扣好,又在他腰侧挂了一个环形玉玦。
玉玦乃是古饰物的一种,为古玉器之名一,不过这玩意儿颇为奇古,到了明朝这会儿佩戴的已经不多了。
倒是三皇五帝之时,三代夏商周之时,先秦之时,佩带者颇多。不过那时候,是把这玩意儿当成耳饰,而到了汉代,才开始当成是佩玉用的。
玦通决,大体形状跟玉环一样,但是通常上面有一个很小的,不过是三分宽的缺口。
玉玦除了可以作佩饰之外,还可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亦可作为刑罚之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还可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有这一个缺口和没有这个缺口,区别可是不小,而且其中有极深的寓意。
正所谓满者为环,缺者玦。玦者,遇满则缺,佩带乃是为了警示,告戒其不可自满也不可自以为是。二来则是代表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
“君子能决断,则佩玦。”
董策佩戴这玉玦,也是存着时刻提醒自己,不但要杀伐果断,做事狠辣,更要时刻不忘胸中抱负,切莫自满的用意。
他这块玉珏相当不小,直径足有三寸上下,玉玦的宽度也在一寸左右,边缘圆润,曲线极美,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整个玉玦乃是上等的碧玉雕就,色泽莹润,上面更有许多不知道多少年才会形成的玉沁,显然年月颇深,绝不止数百年。玉玦之上还雕刻着龙纹,那龙纹线条古拙,看似呆滞简陋,实则却有一种大巧不工,上古苍凉的感觉蕴藏其中。
他抖抖衣袖,冲着床上红袖招呼一声,便是推门出去。
柳氏也想跟着出去,却见红袖已经是在床上坐了起来,似笑非笑的看着她,轻声道:“站那儿,别动。”
柳氏低低的应了声是,便老老实实的站在那儿不敢动了。
董策出了卧室,外间儿那张八仙桌上,已经摆好了他早上的饭菜。
倒也是简单,不过是一碗一碟一盘而已,碗里面是一大碗老豆腐,盘子里头是三张素面饼,碟子里面放着已经拨好的茶叶蛋。
他的早饭跟一般人家的也差不多,看上去比那些稍有身价的地主阶层还是要差一些,但是问题不在昂贵与否,而在稀罕——老豆腐这东西,可不是在山西等闲能吃到的。
后世有不少人把老豆腐和豆腐脑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根本就不一样。
有些类似之处,但是相比于豆腐脑来说,老豆腐在制作上更复杂,口感较豆腐脑更加老些。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其实本质上,两者是没太大区别的,不过一个老一些,一个嫩一些而已,但是在吃惯了老豆腐的人眼中,区别却是极大。重点就是在汤汁上。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七零 立威
豆腐脑基本上都是清汤,说白了,大多数都是拿酱油调出来的酱油水儿而已,里面还会放上一些黄豆,香菜之类的东西——这在鲁西北和鲁中的很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d…m老豆腐的汤汁要更浓更稠,基本上都是熬制了很长时间。在董策前生的家乡那里,基本上都是以大骨头汤为底子,放入好几味材料熬制而成。
而有些家,则是根本就不放汤汁,直接往上头浇上许多略略稀薄了一点儿的麻汁,然后再浇上红红的辣椒油,撒上韭菜花儿,一勺子下去放入嘴中,又热又香又辣又鲜,还有麻汁的那股醇厚。这种味道,是最刺激人味蕾的,也很符合鲁人的饮食习惯。
咸鲜香辣,本就是鲁菜的特色之一。
老豆腐和豆腐脑比起来,前者名声要小上许多,主要是因为分布的范围比较狭小。后者基本全国都有,但是前者,却是发源于鲁省,而且在鲁省的范围内,也不过是集中在鲁西北,鲁中的几个县市而已。不过这两个地界儿去北京和天津做生意的人多,使得北京天津也出现了不少这种摊子,不过又过了几年之后,北京天津也不大见得着了。
董策前生家乡便是在鲁西北,从小吃着老豆腐长大的,很小的时候每日早晨一个必修课便是站在家门口等着那走街串巷卖老豆腐的小贩儿路过巷子口,听到那渐渐接近的梆子声,便是飞快的拔腿向着那边冲去。
他还记得当时的价格——两毛钱一碗。一大碗端回去,回家之后和母亲一起吃,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不爱吃这玩意儿,都让给了他。
后来慢慢长大,这东西却是一直贯穿他的整个记忆,从未散去。已经把吃它当成了一种习惯,每日早晨习惯性的便是奔着老豆腐摊儿而去。
只是后来去外地上了大学之后,除了寒暑假回家,便很难吃到了。学校周围只有豆腐脑,没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