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曹文诏,在他手下确实是独一无二并且无法取代的。他的威望,他的能力,他的个人战斗力,以及他过去的功绩,都是洪承畴麾下这些大将中的第一人。
所以哪怕曹文诏这般,他都不对曹文诏下手,是因为目前在他麾下,还没有一个曹文诏的替代者。但若是能够把董策给拉过来,曹文诏的替代品便出现了。虽说董策官位比曹文诏差得远,但除了官位和威望之外,董策在其他任何方面,都不逊色于曹文诏。甚至洪承畴在了解了在察哈尔部风云突变的那一夜发生的所有事情之后,洪承畴觉得董策在许多方面,比曹文诏还要强。
至于官位低一点儿,那完全不是问题,在他洪总督麾下,还怕升不了官儿?
董策只以为这是洪承畴对自己的欣赏,而眼见得总督大人这般欣赏自己的兄弟,更是要带着他一起走,曹文诏也非常高兴,极力劝董策跟着洪承畴。
他们两人都想不到洪承畴打的竟是这般主意。
不过董策终究还是婉拒了洪承畴的拉拢,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计划。现在他的仕途都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谁知道跟着洪承畴之后,会有什么变故?
就现在这种情况看,哪怕是什么都不改变,如此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他的官位就会提升一个相当大的品级。而他若是跟着洪承畴,又能提高那么多吗?
这个风险董策不想冒,再者说了,他在大同镇经营许久,根基深厚,而一旦跟着洪承畴,到了他的麾下,那就是一个孤家寡人了,这可不行。
他态度很坚决,洪承畴也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洪承畴率领大军离开,曹文诏曹变蛟也和董策依依惜别,洪承畴率领大军走了之后没多久,董策便带着他的家丁,收拾行囊,向着澄城县的方向进发。他还要去那里,将几个月前埋藏下了一笔宝藏起出来。
这支完全由骑兵构成多大的队伍,前进的速度很快,第二日傍晚时分便抵达澄城县。
在到达澄城县之前,董策便已经派出快马,率先抵达澄城县,而后进入城中,向县令李可受报告了自己即将到来这个消息。
数月之前董策等人防守澄城县的时候,原澄城县令,已经在乱军之中被一刀杀了,当时李可受是县城,后来则是代理县令,他组织民夫,支援军队,为防御澄城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功劳刘若宰已经替他上报过了,而且有了那段时间发生那些事,再加上李可受又是本地人,他在澄城县的士绅百姓之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又有功劳又有威望还有刘若宰这等官职很高的上官为他担保,但就算是如此,在董策等人走了两个多月之后,正式任命李可受为澄城县令的文书放才下来。没法子,此时虽然是大明朝末年,但这个老大帝国运行了二百多年的那一套规矩却是不会变的。他这个县令的任免,也是要经过吏部的同意的,怎么着也都得在吏部走一遭才行,甚至要经过皇帝的朱笔御批才算可以。
现在李可受已经是堂堂七品文官知县了。
董策和李可受的情分是极深的,听说董策要回来了,李可受大喜过望,立刻便出城迎接。
只不过他没带几个人,只不过是带了两个比较信任的心腹小厮而已,而且也没有弄出多大的阵仗,甚至穿的也不是官袍而是便装。一辆马车悄悄地从后衙出去,悄悄地出了城,来到城西等候。因为这是董策过来,不是根据官面上的命令,走的也不是官面上的流程,照理来说,此时他应该直接回冀北道,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再来这边一趟的。也就是说他这次过来是纯粹因为私事,既然这样,李可受也就不能把阵仗闹得太大,因为他也很清楚,董策这次过来是为了什么。
既然抱着那样的目的,是为了做那么一件事,那就更不能把阵仗闹的太大了,最好是让大伙儿都不知道这件事才好。
在距离澄城县还有十多里的地方,董策侧命令麾下部队在一处颇为隐秘的河谷之中驻扎下来。这处河谷本来是有一条河流深切土地方才形成的,只不过由于小冰河时代的连年大旱,河流早已干涸了,只剩下那一道三十多米深,将近一百丈宽的河谷。河谷底部的土壤里头水汽还是比较充沛的,土里比较湿润,因此郁郁葱葱,长着一大片灌木。这座营寨便扎在那片灌木林之中,颇为隐秘,若是不仔细观察,等闲是瞧不见的。
第945章 九六三 宝藏
让所部在此安顿下来之后,董策只带着阿拉坦乌拉、董勇振以及其他三五个身手比较好的家丁,策马来到澄城县。
距离那一场战争已经过去将近半年了,澄城县位于关中北部,距离此时正在对峙的洪承畴和闯军,都有一段距离,因此这些时日战火也没有蔓延到此处来。澄城县周围又恢复了一些繁荣,董策侧隐约瞧见在城西的官道两侧,种植的杨树亭亭如盖,在路旁已经有了一些小贩,在摆摊做生意了。
这会儿正是夕阳西下,这些小商小贩们正在收拾董策西准备回家。
阳光洒下来,天地间一片桔黄,有风吹过,杨柳树枝在风中摇曳着。这风不大,也不冷,抚在脸上,温柔如情人的手一般。
这座关中小城的西边,安静而恬淡,若只是看这一幕的话,谁又能想到这是一个人命如草芥的王朝末世呢?
刚来到这儿,他一眼便瞧见了正在城门口旁边不远处等候的李可受。见到这许久未见的好友,董策心中涌过一道暖流,打马上前,哈哈一笑,重重地握紧了李可受伸过来的手,低声道:“李兄,多日不见,某思念得很!”
李可受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激动喜悦之色,沉声道:“我也是。”
生逢此等乱世之中,朝不保夕之感随时伴在身边,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再见是什么时候,亦或是就此生死两隔。
两人凑在一起,好一阵说话,只怕说了足足半个时辰,好好的叙了叙离别之情。董策对他也不隐瞒,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跟他说了一遍,听得李可受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李可受笑道:“汉臣啊,跟你的经历比起来,老哥这儿可就乏善可陈了,整日无非就是那些事,说了怕你也生厌,干脆我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