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中宗被拉下皇位,软禁在后宫。后又把他流放到外地。
这次,中宗一共坐了两个月的龙椅。
第二天,立武后第四子李旦为皇帝,称睿宗,立妃刘氏为皇后,李旦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为了吸取中宗的教训,武后安排李旦住在偏殿,不让他参与政事;她自己则搬到紫宸殿,堂上挂着一张浅紫色的帐幕,接受百官朝拜,处理起政务来。
大臣们对武后临朝议政议论纷纷,却无人敢讲。刚被任命力长安留守的老臣刘仁轨,以汉朝吕太后临朝被后代嗤笑的事,谏太后不要这样做。武后解释说:“现在皇帝年幼无知,我只有暂且代他;等他长大了,我自会退下来。”
其时,李旦已二十三岁,早就过了“年幼无知”的年龄。
为了证明自己忠于高宗遗志,武后还写诗明志。诗曰: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
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资先化,无为道旧矩。
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意思是说,我接受高宗嘱托,继承他的遗志,临朝执政治理天下,一切均按先帝的措施,遵守先帝的制规,因而必然会受到上天的护佑。伟大的事业必将成功,光照宇宙。
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朝臣再没有异议了,因为她临朝执行的是先帝的政策措施,是为了巩固发展大唐王朝。就连原先向武后提意见的刘仁轨,也改变了态度,一心向着她。
太后临朝三年后,又听有“牝鸡司晨”的议论,便下诏说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的手腕,如果不推辞,不仅连现在这个名义上的皇帝保不住,就连脑袋恐怕也保不住。于是奉表固辞,请太后继续执政。太后也就顺水推舟地继续临朝议政下去。
然而她的目的不是临朝,而是要当朝。她要扫清妨碍她达到目的的一切障碍,而且不择手段。
她善于用人,更善于杀人。
中书令裴炎的例子最为典型。
裴炎是朝廷重臣,在高宗死后协助武后卓有贡献,但因为他反对武后为武氏祖宗立庙,便以他参与谋反定他死罪。许多大臣说:“如果裴炎谋反,那我们也是谋反的了!”武后说:“朕知道裴炎谋反,知道你们不会谋反。”还是有人不服,当初为废中宗而尽力效命的羽林将军程务挺,挺身为裴炎鸣冤。武后连他一起杀。
这样一来,谁敢反对?
她鼓励告密,诬告也不治罪。
几个参加赶中宗下台的羽林军士兵在酒馆喝酒,其中有个喝得醉醺醺后说:“早知道没有赏,还不如拥立庐陵王当皇帝。”还未离开酒馆,就被人密告武后,抓去杀了。密告人立刻授以五品官职。
索元礼本是一个被叛了罪的诈骗犯,因告密而受到重用,太后还亲自接见,提拔他当游击将军。周兴、来俊臣等,都因善于告密,罗织人罪而当上大官。
告密能当官,即使告密失实也不追究。其结果是造成一种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的恐怖气氛。这正是武后需要的。武后明白,这种气氛不能长久下去,待政敌一个个消灭了,降服了,自己的地位巩固了,她便转过来整治那些告密暴发户。周兴、来俊臣、索元礼,一个个“请君入瓮”,以陷害忠良,滥杀无辜的罪名杀之于市。还把他们办的案子一一复查,为不少人平反昭雪。于是人们齐声欢呼,感谢太后为百姓申了冤,出了气。
武后发动的告密运动不知造成了多少悲剧,但也出现过一出笑剧,成了一件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
有一个叫鱼保家的人,投武后所好,设计了一种精巧的告密箱,箱子分四层,上面有小洞,可以把告密信投进去,但却取不出来。因为箱子是铜做的,故叫“铜匦”。太后见了很满意,还重奖了鱼保家。不久,有人投书铜匦,告鱼保家曾经教徐敬业制造弓箭武器,徐敬业谋反杀死许多官兵,不能说与他无关。鱼保家因此被投进监狱,最后被押赴刑场。
武后爱创新出奇,而且花样百出。
比如年号,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贞观”年号用了23年。可是高宗在位32年,在武后的指使下换了13个年号。武则天当了14年大周皇帝,年号换了13个,有时1年换3个年号。
又比如衙门名称,她也改来改去,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六曹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不过一年,又都改过来。连官员的服色。仪仗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