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素莲和白洁跑了两趟,带走帐篷、床板,床架、被褥、铺垫用的松针等。
老朱他们帮着把药箱带走。
厨房设在往前走的出弯处,依着山坡搭个窝棚,围上油毡布遮挡寒风,挖坑垫上石块,便是灶洞。
种菜的木箱也被战士们抬过来,辣椒长了寸多长,土豆冒出新芽,豌豆长得很快,也长出半寸新芽。
这些是团里的宝贝,都盖上油毡布抬走,生怕冻死了。
泡菜坛、腌菜坛,一个没拉下,全搬过来。
忙碌一下午,总算安顿好,帐篷里几乎没有风乱窜了,当然也并不怎么暖和。
好在那个年代修路简单,就地取材,把路推平夯实,有碎石子就撒上,没有那就那样。
不需要河砂、水泥铺水泥路,不然四年时间不可能修出两千公里的路。
一个是水泥在那个年代金贵,运输也不便。
另一个是雪域高原的天气,用水泥的话,只能在三月份下旬到九月初,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施工。
这路不知何年何月才通?
虽然往前挪了两三公里,战士们每天往返路工地的程加长,不过要不了几天路就修过来。
晚饭简单,面疙瘩,一人一大碗。
晚上睡觉好多了,大家能安安稳稳睡到天亮。
就是用水得省着,大家多了一项任务-挑水。
山上摘的野菜、蕨根直接弄到溪边,洗净了再带回营地,弄后续步骤。
陆续弄了几缸腌菜和二三百斤蕨根粉。
这天早上七点多,天似亮非亮,灰蒙蒙的,异常寒冷。
“看着天,怕是要下雪了!”老朱叹一声。
冯素莲拖着箩筐准备出门,看能不能再摘点野菜。
“小冯,今天就别出门了!”老朱看着女兵冻烂的手道。
连着冰水中泡着洗菜,好多战士的手都冻坏了,红点点的冻疮都是轻的。
有的肿的像发面馒头,小冯那双手指关节上都裂开血口子,像一张张嘴。
就为了抢在下雪前多弄些野菜。
“啊?还没下雪,弄一点儿是一点儿。”冯素莲笑呵呵道。
和白洁茹转过弯,往前面的山坡去。
这一片还没摘过,兴许有点儿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