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自我上了初中,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似乎前些年我都处于一种沉睡状态,突然一觉醒来,睁开眼睛,自己就已经站在青春的门槛上了,并且似乎学会了思考。
是我的名字,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并迎领我走向自己心灵的深处,尝试着去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曾经有位老师为我的名字作了一首小诗:名人后代(朱熹),未来大儒,木秀于林,卓尔不群——朱硕彦。初次念到这首为我而作的小诗,我的心一阵剧烈的颤动:这,是在说我吗?我,真的木秀于林,卓尔不群吗?我真的能成为未来大儒吗?我不禁有些怀疑。
于是我开始努力寻找那些成长的足迹。
小时侯的事已经记不太清了,只知道自己是个很很倔强的女孩,颇有几分男孩子气。上学了,变得乖巧多了,只是倔强的性格丝毫未变。小学的那段时光,是充满色彩而无忧无虑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和男生跑步比赛,比得不相上下;会莽莽撞幢撞冲进舞蹈室,对老师说想成为舞蹈队的一员,结果如愿以偿,在音乐声中尽情享受翩翩起舞带来的飞翔的感觉;音乐课上勇敢地站起来,唱着甜蜜歌曲的女孩,那也一定是我;站在舞台上慷慨激昂地朗诵,是我最大的乐趣。我对于文体,似乎总有着一种割不断的缘,难怪老师也夸我有艺术细胞。那时,我总觉得自己是一块玉,一块毫无瑕疵的玉。
上初中了,总觉得生活一下子朝着明快,紧张的方向疾驶,从此生活不再无忧无虑,只是变得更加色彩斑斓了:紧张,无奈,莫名的惆怅,还有小憩带来的愉悦,自我宽慰的满足以及充实的感觉,种种的感触交织在一起,启迪我去思考,去体会,我发现自己已不再是从前那个自认为完美的人了,尽管成绩优秀,可是总觉得理科是我的一块心病,每每触及,总有种难言的滋味,苦苦的,*的。我知道,我原本满满的自信,在慢慢地被侵蚀。
*高中了,在深思熟虑后,我参加了学生会的竞选,我知道我会成功的,好歹我也是做了几年学生便当了几年“官”的。但自从我进了高中起,我只觉得在茫茫人海中,我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不点,于是,那个坚强,自信的我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脆弱的我:想家的时候,我会流泪;成绩不理想时,我会哭泣;甚至于,秋风佛面,落叶纷飞,我的心中也不免泛起丝丝凉意。
我在慢慢长大,总在镜中观察自己。很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块玉,一块毫无瑕疵的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块玉不再完美。但是我会永远告诉自己:我毕竟还是一块玉,不要让那些小小的瑕疵掩盖了玉的光彩。
………【第十六章 写给安妮】………
请原谅我的寡闻,初听到“安妮宝贝”这个名字还以为她是个外国作家。又有谁曾想到她却是一个地道的江南女子,这也许就是网络和现实的差别吧。
每一次读安妮宝贝的书,都像是一次灵魂的释放。
我对于安妮宝贝的文字。不知道是不是喜欢。或许算是吧,不然的话我又为什么要逃课去买她的书,又为什么每次拿到书都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然而我想,这种感觉更近一点说,应该是好奇。对一个江南女子的好奇。对网络的好奇。对这个现实社会的好奇。是的,她的一些文字写得过分现实。使我有点无法接受。甚至使我对未知的世界产生了一种不明的恐惧。
读安妮的《清醒纪》我的心理压力很大。我总觉得我并不是在读一本公开发行的物,而是一本陌生人的日记。那陌生人在脑中逐渐,逐渐,清晰,清晰。每翻过一页,都有一种偷窥别人**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安妮的内心世界,她思想里的一部分。
好在她并非故作深奥,也并非装腔作势。
人家都说看一个人的东西久了,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这应该就叫做“耳濡目染”。所以,在偶尔的一些行文中,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带上安妮的痕迹。可是,没她浪漫。没她深邃。
我觉得她的书我还是不要再看下去的好。因为语文老师说,在高考这种叙事性散文最多也只能得30分。还是应该改看一些叙事性更强的文字。毕竟,我还是属于这个令人无奈的现实的。即使不会有人真正愿意参加什么高考。即使我也一样。也许着就是作文与文学的差异吧!人家写出来成书,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我写出来成文。却注定是一篇等外的考试作文。真讽刺。
我不喜欢在网上阅读。因为我总觉得那样过分简单。还是原始一点比较好。
安妮的小说,感觉不象是小说,而更象是散文。有时候,我会像小说或电影里的人物问得“这是生活吗?”一样,我很想问:“这是小说吗?”。可是,即使这样,也总有一股不明的力量引我继续。我说不清。
无聊!我总是爱跑题。对不起,我忏悔。可是我又能怎样呢?有很多时候真的就是记不清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哪些又是幻觉。曾经想过无数次自己会不会死在这样无止境的幻灭里。究竟会不会呢?在等待答案的同时,我有些盼望。
就让我的记忆和这个似乎早已过去了春天一样,不了了之了罢!
………【第十七章 反思】………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想再写任何东西,可能是想寻找更好的写作技巧,也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大概以我现有的知识是暂时不太可能解释得清楚的。今天很突然的想写点东西,真令我欣喜。其实这种心情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过几次,不过都由于自己的懒惰和脑子空白而告终。可是到我终于想写些什么的时候却又由于题材积累过多而不知道选哪个更为合适一些。呵呵~我想,我应该属于那种思想很忙碌的人。总是喜欢不断地去想一些看似不值得却又会很有价值的东西。大人们总会安慰我说,你还小,应该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些事情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在这样的年龄段去思考。可是我很固执,我会用我自己的一套理论把他们说得无话可说,但他们还是会觉得我到以后一定会后悔,因为他们的年龄比我大,经历比我多,所以会认为我这只不过是小孩子脾气,不成熟。可能吧,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我只能保留他们的观点,但并不代表我一定会听信他们,按着做。我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漫游,胡思乱想。我喜欢问自己很多问题,然后让自己解决。我喜欢思考人生,生活的过程,感情,人性等。我想至少这样让我不用活着混混淆淆。虽然我很愿意潇洒地过生活,很羡慕那自由的流浪,不愿意被“不值得”的东西牵绊,但是现实总会让我知道那样的事情是不太可能的。一个人,所联系的东西太多,有些根本无法舍去,除非他已经真的超凡了。
我的母亲告诉我,我是不可能舍弃她的。所以我开始认真地重新审视起自己的生活,我才知道原来我舍弃的东西已经很多了。人们都不太喜欢听到“自以为是”这个词用在他们的身上,但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以为是”,因为只有有了这样的一种行为、思想,社会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如果每个人都唯唯诺诺,没有一个人敢去肯定任何一件事,那我想这个社会是不太可能会有任何进步可言的。但是过分地主观,可能会酿成很大我错误。而我,就已经酿成了这样的大错。
我很自信,甚至有点自傲了。当有人给予我忠诚的劝告时,我没听,总以为自己已经了解其危害不可能去犯。最终当我发现我已经陷入其中时才清楚自己处事的不足。
………【第十八章 心灵故事】………
村中小女孩每天都独自上学及回家。一天下午,天色忽然变得昏暗,刮起大风,并且开始闪电。天上的闪电愈发利害,好象一张电剑不继从天直刺人间。
小女孩的母亲想起女儿在回家途中,恐防女儿受惊,甚至受雷电所伤,决定驾车去接女儿。不久,母亲便看见女儿正在回家的路上。奇怪的是,每次天上电光一闪,小女孩就立即停下脚步,举头微笑,然后,小女孩又继续上路。
母亲看见女儿一次、两次,每次闪电都是这样,就问女儿:孩子,你在做甚么?为什么每次闪电你都停下来?
小女孩响应道:妈,我希望能造最好的表情,因为天父不停地为我拍照。亲爱的朋友,此刻在您生命、心灵、生活、工作上,是否落在乌云密布、雷电风雨的境地里?您注意到那小女孩是如何面对吗?“停下脚步、举头微笑(仰望主)、继续上路”……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神未曾应许常晴无雨常乐无痛苦常安无虞神却曾应许生活有力行路有亮光作工得息试炼得勉励危难有赖无限的体谅不死的爱是的,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哥林多前书四:9下)
神是我们一生的编剧与导演,我深信每个故事内容都是精彩、丰富的,您愿意尽力演好他给我们的角色,造好神要求我们剧情中每部分、每个表情吗?
………【第十九章 找到人生的支点】………
人们都说小孩子的心灵是最纯真的,简单中透着对未知世界的无尽追求。不错,回首那童言无忌的年代,我似乎听到了一个个充满童稚的声音在嚷着:长大后我要当科学家,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