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八路军一一五师打过哪些战役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的理论水平,罗荣桓还给师直属队的同志系统地宣讲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他要求广大干部战士都要懂得,除了争取抗战胜利之外,革命还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则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人才。

罗荣桓在签发《关于巩固、严密及审查部队党组织的指示》文件之前,专门对师直部分干部的文化水准作了调查。当他得知教导大队长李梓斌在文件上签名将“斌”写错了时,便派人将他请到师部,和蔼地问道:“你读过书没有?”

“我是平江山沟里的放牛娃出身,小时候听说附近庙里有个教书先生,可学堂的门朝哪开我还不晓得呢。”李梓斌回答。

罗荣桓被他逗得笑了起来:“啊呀,我还不晓得呢,你后来是怎么识字的?”

“我当连长开始学的。以前当班长、排长的时候,连钟表也不认识,搞不清几点钟。夜里换岗都是点根香,以香为准,一刮风,那岗就换得快了。当连长后,上级来了通知,我连‘通知’这两个字也不认识,就让文书给我念,念完后,通信员叫我在通知上画个‘知’字。我不会画,文书就教给我。因此,我头一个会认的字就是这个‘知’字,以后再一个一个地学。”

罗荣桓颇有兴致地听他讲完,然后问道:

“听说你签名有时还要文书代笔,是吗?”

“是的。”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那怎么行呢?”罗荣桓皱起了眉头。

李梓斌辩解道:“现在我有图章了,到时候盖个章就行了,不用签名。”

“唉,”罗荣桓摇了摇头,“老粗太粗了也不行啊!你识多少字啊?”

“我不晓得。不过一般文件都能看下来,可字潦草了不行。陈光代师长的签名一笔一划写得认真,我能认得。不过,有的字笔划多,就秀才认半边,念白字是常有的事。”

罗荣桓语重心长地说:“偶尔念个把白字,也在所难免,但多了就不好了。教导大队好比是一所学校,你这个大队长就好比是校长,你都当了校长了,不提高文化水准不行,字不但要会念,还要会讲、会写、会用。”

李梓斌问道:“那我该怎么学呢?”

“用到什么,你就可以学什么,慢慢地积少成多。比如唱歌,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你不仅要会唱,而且要会讲,会写、会用。”

说到这里,罗荣桓招呼李梓斌坐到自己跟前,拿起一支铅笔边写边说:

“比如这个‘游’就是游来游去,活动的意思……”

罗荣桓在逐字讲解了歌词后,问道:

“你回去打算怎么办啦?”

李梓斌激动地表示:“我回去一定好好学习。”

李梓斌回去以后,买了纸、墨、笔、砚,装进自己缝制的布袋,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有时反“扫荡”上了山,就用大石头当桌子,坚持练习。几个月后,他的文化水平提高得很快,他的作业在“八一”军政大检阅时被展览出来,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115师抓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的活动,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1941年7月,中央军委政治部印发的第三号《宣教通报》介绍了115师干部教育的成果。通报中说:“115师半年来干部教育,在政策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收到了比较明显之成绩。主要表现在一般干部都知道对根据地的工作应作长期打算,表现在违反政策以及各种不良倾向的减少,有个别干部受训前常犯错误,受训后则(判)若两人。文化教育的收获表现在工农干部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几个旅团级干部过去识字很少,现在能自己起草电稿和写信……有几个团能做到全体干部作日记。有几个连队由于干部文化学习的推动与影响,战士们学习情绪提高,有(的连)全连94个战士能记日记。”

要想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运用报纸和刊物是重要的手段。罗荣桓很重视运用报纸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开始《战士报》是油印的,每期两版,只能登2000余字。可有的编辑写文章,语句啰嗦,拖得很长,一期报纸登不了几篇稿子。有一天,罗荣桓亲自参加《战士报》社的座谈会,他针对报纸存在的问题,要求写短文章。句子要短,少用形容词,简单明了,使文化水平较低的干部战士能一目了然。为此,他要求编辑、记者深入部队,深入实际,熟悉连队,熟悉战士。罗荣桓还经常亲自审改《战士报》的社论和重要文章,有时自己动手写社论。

为了加大报纸的容量,提高报纸的印刷质量,罗荣桓积极主张将油印改为铅印。他听说在湖西活动的教导4旅有印刷机,便吩咐去教导4旅检查工作的组织部长梁必业,把印刷机带回来。梁必业带了装运印刷机的船队过微山湖东来,罗荣桓派教导2旅第5团干部带了几百名战士去接。印刷机运到后,《战士报》即改为铅印。这时、罗荣桓又教育印刷厂的干部和工人,在物质条件有了改善的情况下,仍然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由于当时的经费比较紧张,有时报社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罗荣桓总是想一切办法解决。印报的纸张没有了,供给部不拨给报社买纸经费,印刷厂的负责人向罗荣桓汇报,罗荣桓说:“走,你跟我去找供给部。”他对供给部长说:“为什么不给报社经费呀?你们不要轻视报纸工作嘛,有时一个铅字比一颗子弹还重要!”

为了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115师组建了战士剧社。因为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进行工作,宣传队员们组织了战斗班,扛起大枪,经常跟着战斗部队一同反“扫荡”,一面行军打仗,一面搞宣传工作。

关于战士剧社的建设,罗荣桓同样给予重视。他鼓励战士剧社编演战斗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节目。当时战士剧社的王汝俊编了一个关于发动妇女参加抗日的小戏,叫《老太婆的觉悟》。剧社社长朱明男扮女装演老太婆,非常逼真。

罗荣桓一共去看了3次,给作者和演员以热情的鼓励。在1941年“八一”举行的军政检阅时,这个小戏被评为文艺一等奖,并发给5元钱的奖金。

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在115师,从事政治工作的人员不但不受歧视,反而在某些方面还受到优待。有一次,罗荣桓得知宣传队员们有时烟不够抽时,就嘱咐管理科长说:“剧社的教员都是文艺工作者,写作、演出常常熬夜,还要同大家一样行军打仗。凡是会抽烟的,今后每人每月发给一斤黄烟。”

打进根据地的日本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