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不退位让贤不行了”。想到此处,曹操就有了废曹丕而立曹植为世子之心。本来嘛,都是自个孩子,一个是天才,一个是人才,你说你让谁继承?
虽然不如曹植的关系硬,但曹丕毕竟还是世子,他在曹操身边也安插有眼线。这不,曹操刚有了废世子另立的打算,曹丕的眼线就把这噩耗通知了他,这下可把曹丕愁坏了。
此际曹丕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开水里的泥鳅,上窜下跳至于惶惶不可终日。最后更茶不思,饭不想,甚至于白天都能看见南辰北斗绕着他打转;也就在此刻,不知道上天示意,还是饿到潜能爆发,本也聪明的曹丕竟突然想到一个人——一个虽然不在曹操身边,却有能力左右曹操的人。
而此人就是先后保过董卓、李傕、张绣等乱臣,智退过吕布、马超,败过曹操。被称为“有良、平之奇”(有不亚于汉大谋士张良和陈平的谋略)的绝代谋臣——贾诩。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贾诩也许比不得蜀汉诸葛亮、东吴周瑜、陆逊,乃至于本国的郭嘉、司马懿那么耀眼。但在历史上这可是一位举足轻重,甚至于最终左右历史的人物——比如他在曹丕与曹植之争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当曹丕派手下亲信找到贾诩询问对策之时,贾诩正处在半退休状态,因为他 “四姓家奴”的独特身份,深恐自己被曹操顾忌,所以贾诩平常已经很少在各种工作及政治会议上发表意见。但面对曹丕副丞相的咨询,他还是打起自己的小算盘。
贾诩深知单纯以IQ决定世子的话,曹丕比不上自己的弟弟曹植,后来曹植“七步成诗”的机智及早在《上疏陈审举之义》中就能暗示司马懿有不臣之心更证明了这点。要以才名而论,那更是不用比,恐怕曹丕投胎重活也赶不上曹植的文采。要让曹丕胜过曹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贾诩更清楚“主弱则臣强,主强则臣弱”的道理,君主强则臣下忌惮,臣下强则君主忌惮。领导自己聪明有主见,就能正确区分下级意见,不受下级思想左右控制,甚至于专政。而贾诩身为“四姓家奴”先后保过五个政府,难免或多或少的有些“历史遗留问题”,如果让曹植那样“才高八斗”的家伙当上主子,恐怕会因为没有利用价值,难逃“兔死狗烹”而遭到清算反攻。反倒是曹丕这样说精不精说傻不傻的主安全可靠,而且现在他还有求于自己,让他得势虽然未必能荣华富贵,但保命自己还是有把握的。
既然贾诩能为了保命让李傕反攻长安城杀死王允,为了保命让张绣背叛曹操,现在为了保命让一个不称职的曹丕当即继承人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贾诩开始发彪了,首先他教会曹丕“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的道理,就是说“我告诉你,希望你能听。要对付你们家里这老爷子,凭你的智商就别想明着和他耍心眼。只要你装扮得恢宏大度,不争不夺,而且布衣素食,兢兢业业的别干出让他觉得你不孝的傻事。坚持扮猪吃老虎,你就能保住世子之位”。
得到回复来人赶紧把这“锦囊妙计”告诉曹丕。而这时候已经抓瞎了的曹丕,恨不得只要是主意就听,何况是大谋士贾诩的?于是比穆斯林还虔诚的信奉并执行起来。
要说这贾诩也真是办事的人,他一方面帮助曹丕联系朝中大员,而另一方面,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想方设法给曹植找点恶心。把当年计败吕布、计杀典韦那劲头都拿出来了。
比如后来曾经有一次,曹操正为立谁为太子犯愁,虽然他此刻偏向着曹植,但曹植毕竟不是嫡长子。突然曹操记起贾诩这家伙有把子鬼主意,就想听听他的意见,于是秘密召见了贾诩。
但贾诩去后,却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谁,而是任凭曹操怎么询问,他都闭口不答。
这可把老曹*了,回想起老贾以往的“光辉业绩”,老曹张嘴就骂上了“ ‘四姓家奴’你丫牛了!小母牛过生日你牛叉大了!老子问你都不回话,我看你是想去回答我大儿子曹昂的问话了?!来人啊!!……”。这可把贾诩吓个半死,他还没见过曹操这么“出口成脏”,心想自己绷过劲了,于是赶忙回答“报告曹总,我年岁大了不中用,刚才走神了”。
曹操听见后这个气啊,心说话“贾诩你丫是牛叉了,连我说话都敢走神。成,你就这么混吧。现在你还有用,可等我儿子曹植继位,看他怎么收拾你这老小子。”但曹操毕竟是曹操,喜怒不形于色,只听他不紧不慢的问道“是吗?那你都想什么呢?”表面上平静,其实曹操这一问内里凶险无比。只要贾诩回答不好,曹操就能以“老迈昏聩,不堪为士大夫”之名随时让他离休滚蛋。
但贾诩真不愧是贾诩,瞎话那叫一个多,张嘴就来,只听他说道“我老了,没几天好活了,最近没事准备写本*。回忆往事,刚才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袁绍的儿子和刘表的儿子的下场”。
“呜乎啊!”曹孟德闻听不觉心头一悸。想当初那袁绍袁本初、刘表刘景升也都是强盛一时的地方霸主、一代人杰,本都有能力和曹操一争长短,甚至一统中华。可惜后来天不假年双双早死,而两人的势力也都被曹操吞并。虽然袁、刘势力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还在于——废长立幼,让年少的儿子替代了年长儿子的地位。——至少当时曹操及大多数的人是这样认为。
举凡中国历史上到了老曹这岁数的枭雄,雄心壮志多少都有些衰退,反而为自己的身后世操起心来,如秦皇汉武盖不能免。他们这些人晚年通常有三个最怕,一怕手下造反夺权,二怕子孙不守祖宗成法、致使江山易姓,三怕当世书籍对自己有所批评、招致后人唾骂。
所以很多年轻时英明无比的君主,晚年却往往犯下杀功臣而乱国家、保成法而废发展、改书籍而愚百姓的错事,每每令人扼腕叹息。
而此时的曹操,由于亲眼目睹过袁绍及刘表废长立幼造成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深深被贾诩言语所打动。此刻的他,虽明知曹植天纵聪明可堪大任,但毕竟并非嫡长子,若让他继承自己谁能担保不会“乱祖宗之成法”,造成如袁绍、刘表那样的可悲下场呢?不觉仰天长叹,继而大笑不止,良久不息。
曾几何时一代枭雄,到头来也被世俗礼法所惑,被臣子党争权谋所迷,不亦悲乎。
上耶!陈王曹植本天纵之英主,三代未有之奇俊;文可盖世,武能化神,才高八斗,智达十方,能断诸葛亮之谬(曹植有《汉二祖优劣论》,诸葛亮为之附和),能识司马懿之奸(曹植有《上疏陈审举之义》及《与司马仲达书》,直指司马家族野心),上堪为两汉未有之明君,下堪成唐宋未兴之盛世,唯狂傲不见容于世之宵小者,是其短也。奈何抱利器而无所施,后世徒以诗人称之,大谬!其才若得施,其智若得展,不才似诸葛司马之徒,无能若陆逊陆抗之辈安足以道哉?!陈王不为天子而荒老于封邑,岂非天灭曹魏邪?陈王不为天子而荒老于封邑,真孙刘司马诸氏之大幸也!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终于下定决心立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名分既定,曹丕从此化被动为主动,采守势为攻势。借助于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等“曹丕四友”之力,曹丕最终巩固住自己的太子地位,将曹植打入万劫不复之境,也最终奠定了曹魏不足50年便被司马氏篡夺的可悲命运。
第11节 女王与甄妃
随着曹植夺位失败,曹植也开始被全心全意栽培曹丕的曹操所忌惮,“异目视此儿矣”(斜眼看曹植),曹植备受冷落。
曹丕继位后,其挚友杨修、丁仪、丁廙相继被诛杀,就连曹植亲近的兄长,曹丕亲弟——卞夫人所生次子曹彰也不明不白“暴死”身亡。曹植被转封荒芜之地,终身不得参与政事。
此后曹植便彻底从曹魏政治舞台上淡出了,坠乔木而入幽谷,踏上了人生坷坎之路,不得再与甄夫人相见。从此寄情诗文,也最终成全了诗圣曹植之名。
而伴随着曹丕的登基与曹植的衰败,甄氏的命运却开始起了戏剧性的变化。
原来自从曹丕与曹植因甄氏而开始明争暗斗以来,甄氏与曹丕的关系已经渐趋紧张。尤其是在曹植失势落败后,身为曹丕的枕边人,甄氏更加不满曹丕。夫妻关系由最初的“举案齐眉”而开始变得“形同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