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曹魏亡
少主当朝,在任何朝代都是极其危险的——更何况是以幼主处乱世,此时权力的真空要么由外戚占据; 要么由权臣填补。
虽然曹叡按照“托孤游戏规则”安排了两位辅政大臣。但是司马懿既有野心勃勃、又识明哲保身,在“能谋能战”的一代枭雄曹操面前都可以蒙混过关,更不用说敷衍中人之智的曹爽之流了。
面对曹爽开始时的咄咄逼人、耀武扬威; “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的司马懿虚与委蛇、韬光养晦了十年之久后,局势的变化不期而遇。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养父明帝的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等一班兄弟从行。其时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控制了京都; 司马懿立刻抓住这个稍纵即逝世的机会上奏永宁宫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
此时大司农桓范用计出城投奔曹爽,属下谋士蒋济对司马懿说道: “智囊往矣。” 司马懿却道: “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在“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为富家翁”的思想指导下,曹爽虽形式大好,却在魏国使臣的游说下向朝廷投降了。气得桓范哭骂道: “曹子丹(曹真)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不久,司马懿出尔反尔、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夷三族。
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享受九锡之礼的丞相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权臣司马懿终其一生,如其老主公曹操一样,不图一时之名、不仗一刻之势,稳健地把称帝的机会留给了自己水到渠成的子孙。
司马懿逝后葬于洛阳城东的首阳山,司马炎称帝后,尊称祖父司马懿的陵墓为高原陵。
魏国初年文帝曹丕曾有规定: 子孙不准谒陵扫墓,是以曹爽陪同曹芳谒陵属于违反祖制; 而司马懿恰恰是利用曹爽谒陵之机发动的政变。司马懿当然担心自己的子孙亦会重蹈覆辙,因此临终前严诉不准谒陵之令,并规定陵墓不起坟、不植树、以后去世的眷属也不得合葬。司马懿的子孙严格遵守了这条祖训。
司马懿过世后,司马师辅政,独揽朝廷大权。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正元元年(公元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皇后之父)等密谋、欲趁群臣进殿之机,擒诛司马师; 事泄,司马师收斩参与者,废张后; 又以魏帝荒糜怠政为由,迫使郭太后下令废掉曹芳,黜为齐王,并逊位于文帝曹丕十四岁孙(明帝曹叡弟曹霖之子)高贵乡公曹髦。
次年(公元255年),司马师病死。
司马懿次子、司马师二弟司马昭继续以大将军的身份辅政。
景元元年(公元260年)夏,曹髦见威权日去,又虑废辱,不胜其忿,遂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大臣议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王经劝其隐忍,曹髦不听; 王沈、王业则出告司马昭,司马昭便令心腹贾充做好防备。
不久,曹髦率宿卫僮仆数百出宫,贾充领数千禁军迎住。
曹髦挥剑急进,禁军欲退。其间太子舍人成济不知所措,便向贾充问道: “事急矣,当云何?” 贾充阴险地回答: “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 成济粗人一个,头脑简单、性格冲动,受此挑拨,即抽戈猛刺曹髦,一击毙命,殒于车下,余众哗散。
事后司马昭装模作样地以王礼葬曹髦; 又诛王经,夷成济三族; 后迎燕王曹宇(曹操之子)十五岁子曹奂即位。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伐蜀,灭之。
因功晋爵……司马氏籍贯河内温县,旧属晋地,故而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加晋王,封邑晋地。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秋,司马昭薨,其子司马炎袭王位; 同年冬,司马炎强迫曹奂禅位于己,并改元泰始,国号为晋。后改封曹奂为陈留王。
魏国正式灭亡!
魏国最后三个君王皆为少年登位,是以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陈留王曹奂被后人称为“曹魏三少帝” 。
由于明帝曹叡托孤几乎与先主刘备托孤一样令人印象深刻,不同之处只是后者所托之人诸葛是忠心耿耿、而前者则应验了司马的不臣之心而已。
正因为如此,所以即使后来晋朝沦为中国历史上遭遇最悲惨的朝代之一,人们对它也并不同情,甚至连司马氏的后人东晋明帝司马绍,在听完司徒王导讲述祖先是如何得到天下时亦不禁掩面叹息; 半晌后才黯然说道: “若如公言,晋祚焉得长久?”。
后世愚人或以曹操、司马懿为同类之士,窃以为相远矣。
当年曹操用事“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于时天下分崩,民无共主,地方政府除名义上承认汉朝中央外,国家早已进入政出多门、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
操兴兵举事,伐董卓、灭吕布、驱刘备、并袁绍、吞刘表,前后经历大小战阵数百次,几死几生而后天下三分有其一,真刀真枪打拼出来的江山,刀口舔血奠定的魏国基础;即使后人有所不满,最多也只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在封建礼法上有所欠缺,但在政治上或客观道义其却毫无可指责之处,而汉朝也因曹操而多延续了数十年江山,且让部分百姓因曹魏的建立而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曹操虽也有过,但功大于过。
至于司马懿,到他参政时魏国疆域已基本确定,他于开疆无功;至于守土,他虽然于国有功,但从曹真一度打退诸葛亮的进攻(见《三国志。曹真传》),而曹睿本人也曾率军打退过陆逊、孙权亲率部队的史料记载判断,即使没有司马懿,吴蜀依旧没有能力吞并曹魏,尤其在诸葛亮死后这点更加明显。所以我认为,司马懿的军事及政治才能虽然对曹魏发展起到过一定作用,但却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并非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