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提了。想想能跟宗主国皇帝杨坚结为亲家,对自己的前途和对后梁国的未来都是一种保障啊,能不高兴吗?
可是自己有好多个女儿,该把那一个嫁给杨坚做儿媳呢?萧岿他不敢专断,只好让杨坚派来的使臣去他那几个出色的女儿中选一个。我在前文中提到杨坚家里是比较信仰佛教的,所以他给自己选儿媳时除了相貌外,还要看生辰八字,进行占卜问卦。使臣来之前被杨坚夫妇就特别交代过,所以使臣让人把萧岿在宫里的女儿们的生辰八字都给占了个遍,发现还真是怪事,没一个人的生辰八字是吉利的。这时的萧岿郁闷的同时也急了,这该怎么办呢?就在萧岿愁眉不展之际,身边的人就提醒他,他还有寄养在别人家的另一个女儿。萧岿他才想起那个在二月出生寄养在别人家的女儿。
为什么皇家女会寄养在别人家呢,这是因为江南有“二月生子者不举”的风俗,就是说二月出生的人不吉利。所以对于同样信奉佛教的梁国皇族来说,这二月出生的女儿肯定不能要了。但是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女儿,于是萧岿把刚出生的女儿交给自己的堂弟萧岌抚养。可能真的是这二月生子者不举的原因吧,萧岌养了这侄女后没过几年就过世了,而这可怜没人要的女孩就被交到务农的舅舅张柯家里了。在舅舅家里因为生活的需,要这个本来是小公主的女孩也必须下地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事,但有一点可以说是幸运的就是舅舅是个读书人,所以在空闲时间里舅舅就会教教她读读书认认字。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她仿佛与后梁皇族没有一点的关系了,她只是舅舅家里一知书达理、娇嫩妩媚的待嫁少女。
这个时候被那“狠心”的父皇想起时,十四岁的她只有离开舅舅坐上父亲派来的轿子回到那个抛弃他的皇宫。在皇宫里头,她的出场让父皇萧岿的愁眉给舒展了,也让隋皇杨坚的使臣沉淀着的心情高兴起来了。因为她不仅仅是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最重要的是连占卜结果都是大吉大利。所以萧岿这个没有名字的女儿(在古代女子几乎都没有名字,无论贵族还是平民)萧氏就被杨坚的使臣给选中了,于是后梁皇帝的萧岿不敢怠慢,立马派柳庄为使,把女儿萧氏送往隋都长安。在长安,杨坚与妻子孤独氏对这个准儿媳萧氏做了一番考察后,也很是喜欢,尤其是这个萧氏继承了后梁皇族的传统信奉佛教、尊崇佛祖更让孤独皇后喜欢。随即杨坚立马下诏叫在并州的杨广回京成亲。
在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年底,奉旨回京的杨广完婚了。虽然唐朝的史官没有记载杨广是在582年的确切那一天,也没有记载作为皇子杨广婚礼的筹备与举行时的盛况;但是通过其他的记载我们也能推测出杨广婚礼的大概。例如史书记载他弟弟秦王杨俊的婚事“开皇四年八月戊戌,以秦王俊纳妃,宴百僚”的盛况,以及史书记载后梁使臣柳庄为了杨广的婚事在长安与江陵之间“往来四五反”的奔波,我们就能推测同样是皇子的杨广婚礼在两国使臣的来回奔波的筹备中一定是难以想象的盛况。况且在我国古代中国人的大事其实并不多,在国,无非是“祀”(祭祀)与“戎”(战争);在家,则无非是“婚”与“丧”;所以,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而作为帝王家的杨广婚礼能不会是一场大盛会吗?想不通的是唐朝编纂的诸多史书都没有关于杨广结婚成亲的任何记载,只在《周书》简简单单的“开皇二年,隋文帝备礼纳岿女为晋王妃”一句话带过。
古代的这种父母的包办婚姻相比于今天的自由恋爱的婚姻幸福的可能性是没有什么保障的,但杨广在这场包办的婚姻中是幸运的。父母不仅给他选了一个漂亮有出身的妻子,而且还选中了符合他品味与爱好的女孩。这萧氏虽然出生帝王家,但是成长于普通墙院,没有那成长于皇宫大院公主的娇生惯养之气,却有江南普通女子的随和温顺与善解人意,更有北方女子鲜有的才气,这些对于只有在书本上了解江南而向往着江南的北方人杨广来说是求之不得的。而这萧氏也对仪表堂堂、英俊潇洒,才思敏捷的晋王杨广十分喜欢,于是小两口的婚后就是传说中相敬如宾、百般恩爱,十分幸福。
男人选择什么样的女人做伴侣,不仅对家庭有很大影响,而且可以说对男人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来自江南的萧氏“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对于杨广后来的政治见解、艺术情趣、文学修养、生活习惯等等都有重大的影响,也为杨广以后在江南的政治前途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第十二章 磨练成才
虽然在公元582年的时候,沙钵略可汗无奈地退兵回去了,但是在第二年开春之后突厥小规模的入侵隋朝边境仍然不断,于是要镇守前方的晋王杨广没有办法只好辞别父母带着娇妻回到军情紧急的并州。开皇三年(583)四月,对突厥的不断入侵忍无可忍的杨坚决定主动出击,命卫王杨爽等为行军元帅,分八道出塞伐突厥。杨爽军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与沙钵略可汗遭遇。隋军行军总管李充言对杨爽说:“周、齐之世,有同战国,中夏力分,其来久矣。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杨爽采纳了这个正确的建议,令李充率精骑五千袭击突厥大营。突厥大败,弄的沙钵略丢弃所穿戴的金甲,潜草中而遁。当年突厥又发生天灾,其时塞上饥谨,突厥军中无食,“粉骨为粮”,结果疾疫流行,死者甚众。白道之战的同时,东北边,隋幽州总管阴寿帅步骑十万,击败高宝宁。西北边,隋秦州总管窦荣定帅九总管、步骑三万,大败阿波可汗。
开皇三年(583年)五月,突厥阿波可汗与隋将窦荣定在西北每战皆败,前文提到的长孙晟又乘机游说阿波:“摄图(沙钵略可汗之名)与阿波本来兵势对立,今西域达头可汗已与隋朝连合,阿波何不亦附天子,与达头相合为强!否则摄图问罪,只能受辱遭戮”。阿波可汗于是遣使入朝,与隋言和。沙钵略素来忌惮阿波骄悍,自从白道大败而归后,听说阿波暗通隋朝,大怒,趁阿波没有回来,袭击其北牙,还杀了阿波的老母。阿波回来之后,牙帐被毁无处可以安身,只得向西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可汗在西域握有重兵,早就不满兵强位下的状况,欲夺大可汗之位,于是发兵十万助阿波攻沙钵略。阿波屡胜,夺回故地。沙钵略因小可汗贪汗素来和阿波可汗和睦,便又夺贪汗的部众及可汗之位,迫使贪汗也投奔西域达头;沙钵略堂弟地勤察因与沙钵略的矛盾炽热化,亦率众叛归阿波,,沙钵略可汗与阿波可汗相互攻伐不已,最后阿波可汗领有大漠西部与龟兹、铁勒、伊吾等西域地,建国西突厥汗国,以阿波可汗和达头可汗为可汗。而原突厥汗国改称**汗国,依旧以沙钵略可汗为可汗,至此,强盛的突厥一分为二成了东、西突厥。
东、西突厥打得不可开交,为争取隋朝的支持,双方各自遣使向隋杨坚,请和求援。这下彻底改变了以往突厥控制中原的局面,由隋朝掌握了主动权。杨坚采取长孙晟的建议接受实力较弱的达头的请降,但不派兵助攻沙钵略以坐山观虎斗。而后突厥苏尼部万余人归隋,杨坚又派遣高颎出宁州道,虞庆出原州道,两路出击突厥,沙钵略顿时陷入的困境,不得已,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突厥汗国的大可汗向隋帝杨坚低头请和,他的妻子前北周千金公主也上表请做杨坚的女儿。当时在并州镇守的晋王杨广认为一举灭掉突厥的机会来了,上表“请因其衅而乘之”。杨坚知道自己的实力且出于对整个突厥控制的需要,没有采纳儿子杨广的建议下同意沙钵略的请和,并册封千金公主为大隋的大义公主,取大义灭亲之义,纳入皇室宗籍。自此隋帝与突厥可汗以翁婿相称,可沙钵略依然感觉到作为突厥汗国大可汗下跪接受隋帝杨坚诏书的羞愧与耻辱,但是突厥与隋之间的主动权已经不再他的掌握中了,他只有接受而不能去反抗。
达头可汗也许更没有想到的是他有一天会沦落为隋帝杨坚的臣子。因为杨坚虽然接受了他的请和,却没有对他抵御阿波等人反叛攻击做任何的帮助。而因为达头阿波等的反叛,他的实力的减弱,以至于东边曾臣服的契丹也蠢蠢欲动,四面楚歌的弄得沙钵略可汗有一种亡国的前兆。实在无奈的沙钵略只好在开皇五年(585)七月上表向杨坚告急,请求率领部族南下,寄居在白道川。此时的他实质上是寻求隋朝的军事保护。隔岸观火的杨坚也不愿让西突厥过分强大,他采取的战略是,平衡突厥双方的实力,使自己长居于仲裁者的地位。于是,他把天平转而倾向了势弱的沙钵略,下诏给并州的晋王杨广让他领兵援助正处于灭亡边缘的沙钵略,同时赏赐沙钵略大量的衣物,并从阿波可汗的盟友阿拨国手中抢回了被掳走的沙钵略妻儿送还给他。
得到了隋的军事与经济援助,沙钵略便击破了阿波,重新站稳了脚跟。此时的他知道他的生存必须是依赖于隋的庇护,于是放下了突厥大可汗的尊贵,向隋求和称藩,表明“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并与隋朝立约,以大碛为界,永为隋朝的藩国,为示归隋诚意沙钵略可汗遣第七子窟含真入隋为侍子。以后沙钵略可汗每年贡献不绝,杨坚也不亏待他,赐赏也十分丰厚。开皇六年(586),隋颁历法在突厥实行,使其奉隋之正朔,进一步了确立君臣关系。
开皇七年(587)四月,沙钵略可汗派遣他的儿子向隋朝进贡时请求朝廷允许突厥在恒州、代州之间打猎,杨坚欣然答应了,并派遣使者赐给沙钵略可汗酒食。沙钵略可汗率领下属突厥部落首领跪拜接受赏赐,样子虔诚而毕恭毕敬。
没过多久,一代风云人物沙钵略大可汗带着无奈与郁闷去世,杨坚为他罢朝三天,以示哀悼,并派遣太常寺卿前去漠北吊唁。
临死前,沙钵略可汗因为长子雍虞闾性格懦弱,难以服众,便遗命弟弟叶护处罗侯继承自己的汗位。
后来隋杨坚一朝一直按照长孙晟的建议对突厥进行分化与相应的扶持,使得突厥的内乱不断。突厥的实力在内乱中消耗从而没有能力对隋发动一定规模的的战争,在开皇六年(586)后,隋朝在北方的边境就变得相对的安静了,对付突厥对于隋来说也就不再是头等大事了。在北方并州镇守以防备突厥的杨广也就不再那么重要,所以杨坚在开皇六年(586年)八月把在并州的爱子晋王杨广诏回长安任雍州牧,内史令。雍州乃华夏九州之一,其名源自陕西凤翔境内的雍山、雍水。雍州大致上包括今天陕西中部北部、甘肃全境(除去东南部)、青海东北部和宁夏全境。因“凤凰鸣于岐,翔于雍”,所以雍州又是凤翔的古称。隋代北周之后承北周建制置长安及其属地为雍州,治长安城中,所以说雍州在隋乃是京畿重地。雍州牧就是雍州的最高行政官职,也就是说杨广掌握着朝廷重地。而杨广的另一个官职内史令在隋时是宰相的另一称呼,但是对于只有18岁的杨广,父亲杨坚更多的应该是让他挂名学习,因为这官职是高而重要,并不是只有18岁的杨广就能担任的。
对于这次的安排,我个人觉得杨坚更多的出于对这个有“神童”之称儿子的喜爱与期盼,所以在边境稍微安静的时候调杨广到身边,让他在自己的培养下学习与成长;而不是前一次派杨广去并州出于绝对的政治考虑
第十三章 南陈高祖
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相对于南方来说叫做北隋,因为在南方还有一个相对的政权陈,史称南陈。这南陈是南朝四个王朝中最后一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前文讲到有陈霸先代梁所建立的,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地区。
说到南陈就不能不说它的建立者,那个有“江左诸帝,号为最贤”之称的开国君主陈霸先。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梁天监二年(503年)出生颍川许县(河南许昌)。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据说陈霸先的十世祖名西晋陈达选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就出了个陈霸先。
在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的当时来说,长兴陈家虽然是大家族,但依然属于寒门,因此陈霸先的成功是通过自己一步一步脚印走下来的。
最开始的时候他担任过当地的乡里司、后来转到建康担任油库库吏,就是这个小小的官职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并被上层人物新喻侯萧映赏识。萧映是梁武帝侄子,历任吴兴太守、北徐州,刺史、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等职,陈霸先就一直在萧映府中任幕僚。
后来萧映到广州做刺史,陈霸先受到萧映的赏识,就被安排在军中做事任中直兵参军,由于他自幼喜爱看兵书而对军事有一定的了解便没多久就被提升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梁大同十年(544年)广州发生兵乱,他的伯乐萧映被困,陈霸先率领3000精兵一举为萧映解围,因此获得当时的梁武帝萧衍的召见,并授予直阁将军一职,封号新安子。后来又从545年到548年历经3年平定了交州(今越南北部)地方割据势力的叛乱。
在太清二年(公元548年)9月,驻守寿阳握有重兵的东魏降臣侯景,起兵叛乱攻南梁京都建康,囚禁梁武帝,并把它饿死台城。当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的消息后,就准备立即赶去解围,但从广州到建康,大大小小的地方藩镇势力或勾结侯景,或拥兵自重,层层设阻,处处为难。陈霸先以国家大局为重,与这些藩镇势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太清三年底,陈霸先遣使往江陵,投到湘东王萧绎门下,取得了北伐侯景的合法权,因而得到南梁贵族的认可与支持。在战胜各种地方割据势力之后,率大军于大宝二年(551年)六月从南康发兵,顺着赣江向北进发。大宝二年(552年)十月,侯景杀掉自己所立的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他又自立为帝。于是陈霸先在广东韶关起兵讨侯景,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与征东将军王僧辩会师后,同年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并大败侯景。于是他和王僧辩拥立湘东王萧绎登上皇位,是为梁元帝。陈霸先也因功被封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陈霸先奉命坐镇镇江,王僧辩镇守南京。
梁承圣三年(554年),西魏突袭攻破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霸先与王僧辩商议后,决定请晋安王萧方智(梁元帝第九子)登帝位。
但是萧方智只有十三岁,毫无能力,梁朝安危的重任都在王僧辩、陈霸先的肩上,尤其是在握有重兵的王僧辩的肩上。然而北齐却乘危来抢江南的地盘,北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