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停下吧。”太皇太后笑的不行,“有玄烨在,就是缺了他自己的分例,也不会亏待小九。”
“额娘这话说的不对,玄烨疼小九那是他应该的,我们疼小九是我们的,不能混为一谈。”皇太后一本正经的反驳道,说完还捏捏胤祈的小手,“小九说玛嬷说的对不对?”
“胤祈不抢汗阿玛的东西吃,也不抢玛嬷和乌库玛嬷的东西。”小家伙板着脸,煞有其事的回道,“胤祈可好养活了,只需要吃一点点就好。”
这一点胤禟和胤俄可以作证,“九哥真的可好养活了,我们俩吃一顿的饭,九哥可以吃一整天。”
额娘说,银豆儿吃的都比九哥多。
小孩子对好养活的定义还停留在吃得少上,胤祈对弟弟们的评价接受良好,想起他们家汗阿玛干过的好事,还学会了暗戳戳在长辈面前告状,“会抢小孩儿东西的是汗阿玛,汗阿玛不光抢胤祈的螃蟹,还抢胤祈的小勺子。”
他的宝贝勺子,每次吃饭之后都要让嬷嬷洗干净放好的漂亮勺子,被讨厌的阿玛给玷污了,可烦人了。
太皇太后心道不好,拍拍怀里的小家伙赶紧转移话题,“说起勺子,宫外琉璃厂做了一批琉璃餐具,盘儿啊碗啊筷子啊勺子啊都有,透亮亮的看着漂亮极了,就是太容易碎,不实用。”
“好看吗?”小家伙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走,“乌库玛嬷,胤祈想看漂亮勺子,胤禟和胤俄也想看。”
“嗯嗯嗯,我们都想看。”小孩子喜欢漂亮的东西,琉璃厂的琉璃越做越好,透明的东西怎么看都不会难看,每次那边有东西送进宫,宫里的摆件都要换上一批。
不过花瓶什么的摆在桌上还行,注意一点不会碰碎,碗筷这种经常用的东西用琉璃来做实在不怎么
合适,所以送来之后就一直压箱底,正好今儿用来哄孩子。
太皇太后让苏麻喇姑将匣子里放着的琉璃筷子琉璃勺拿出来给孩子们玩,说着说着就提起了太子,“保成那孩子长大了,知道为他汗阿玛分忧,只是那小子聪明归聪明,却聪明的不是地方,玄烨这几天抱怨了好些次,说是要给太子换老师呢。”
“换什么换啊,全大清最厉害的老师都被他找来了,学生学不好总不能全赖老师。”皇太后对康熙了解的很,听到这话只是笑笑,“皇帝只是在额娘面前抱怨两句,不会真给太子换老师。”
主要是想换也没得换,朝廷就那么多人,康熙给太子选老师自然最开始都挑的是最好的,不满意也没办法,挑也挑不出更好的。
佟佳皇贵妃听两位太后说这些也不插嘴,只是微笑着看着正在玩耍的小家伙,太后是长辈可以说这些,她是后妃,平时说几句不打紧,万一被人盯上了,后宫干政的罪名算是坐实了。
不过太子爷也真是能折腾,光自己折腾还不算,还拉着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一起折腾,或许是出巡的时候受到什么感触,回来后就琢磨着在京城办育婴堂和养济院,还要办什么学堂。
皇上嘴上说着太子胡闹,其实对太子的做法满意着呢,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就懂得关心民间疾苦,这说明他教的好。
啧,男人。
*
太子最近的确在研究育婴堂养济院等民间慈善组织的生存法则,直接改科举太难了,尤其对他一个才十几岁还没有实权的太子来说,要在文举武举外另外加一门工举,难度无异于上青天。
如果他是皇帝,他可以直接下圣旨,可是现在皇帝是他爹,想开工举就要费劲和他爹解释这玩意儿有多有用,可能把嘴皮子磨破也得不到结果,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没办法,既然动不了科举制度,那他就勉为其难先办个技校吧。
高手在民间,每一个孩子都是座待发掘的宝藏,读书人那边让他们继续学习四书五经考科举,他先看看能不能在育婴堂和养济院中挑些人才出来。
京城人多,
有钱人多穷人也多,内城住的大部分都是八旗子弟,他们有朝廷的供养有的还能沦落到吃不上饭的境地,外城的百姓过苦日子的只能更多。
道观和寺庙经常会收养些无父无母的幼童,只是收养的人数毕竟有限,朝廷也不乐意天底下的和尚道士太多,私底下一直在限制他们的人数。
育婴堂和养济院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找到出路,在育婴堂长大的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要离开那里自寻出路,慈善机构也缺钱,他们只能紧着年纪更小的孩子来照顾,而那些十几岁就离开育婴堂的孩子,大多都找不到出路。
朝廷已经有专为八旗子弟开设的景山官学,再另外开一个为那些小小年纪却只能当乞丐的孩子们的技校也不费事儿,教他们认字学数算,回头再挑些好苗子到工部做事,指不定比工部那些官儿都能干。
这个主意一出,得到了包括四爷在内的兄弟们大力赞同,兄弟几个商量了好几天,感觉没有什么疏漏之后,这才一起去乾清宫“逼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