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明明知道这一切,却依然我行我素,这就正是她把握的“度”,以及“威武不能屈”的表现吧……
黛玉这个时候,反而不去注意旁人的想法了,只是再次叹息了一声,对贾兰道,“想来你已经明白了?接下来的事,就看你自己了。术之一道,太容易让人迷失,只望你听了我这番话,日后便是平步青云,也不要忘了‘本’才好。”
贾兰连忙点头称是。
但其实,黛玉对此并不是很抱指望。古往今来,在她眼中能够涉足“术”却不忘“体”的人寥寥可数。庸臣从贼忠臣死,这一句话,已经很好说明了这种状况。
贾兰不说,光看李纨的表情,她就明白了,李纨…… 不过是希望她的儿子大富大贵而已,哪里会管这方面?她现在,只怕已经筹划开了吧……
第一百三十八章 。。。
在“古代”,历来是没有人会把“术”放到台面上来说的。这个时代也不例外。在黛玉的记忆中,只有到了千百年后,才会有诸如“厚黑学”之类的书籍,广泛的被放到人们的书架上。
这些东西,往往要到读书人成为了朝堂中那庞大的官吏制度中的一员,才会有所涉猎。但是,不是说没有人会在那之前就知道这些道理,这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这些读书人中的“少数派”,多半来自于官宦书香之家。
贾家倒也沾得上边,但黛玉可以肯定的是,贾兰没有这个条件。
贾政同样是一个绝对不会把这些东西拿到台面上来说,明着拿出来教育子弟的人,贾家的其他人,还有家塾,也都不会教导这些东西。而除了这个圈子之外,贾兰也无从去得知这些了。
顶多他也就能从市面上的那些成功的文章锦集中学到一二吧!但是,只是那样的文章锦集而已,想要学到那些东西,需要的悟性还真不是一般的高。
黛玉先点出了最重要的,其后又说了一些细节,也算是尽心尽力了。能够做好这些课本外的准备,至少考取的希望是大了不少。
不过,贾兰到底从中学到了多少,黛玉也无从判断。他经过了长长的一段思考,随即站起身来向黛玉道谢。他没有说出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黛玉自然也不会去询问。
这件事也就这么作罢了,在这之后,众人都默契的没有再提这个话题,贾兰虽然表面恢复了平静,但心里面想来还是不平静,他很快就向黛玉告辞了。
这次聚会热闹的时候都已经过了,他直接告辞倒也没有什么,黛玉点点头就直接让他走了。李纨也无心多待,朝迎春等走去,显然是要告辞去。
剩了宝玉黛玉惜春三人,惜春先笑问道,“二哥哥怎么这样轻松?林姐姐说话的时候,我还当至不济,二哥哥也要拂袖而去呢。”
宝玉有些尴尬,看了黛玉一眼,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以前是我偏激。林妹妹说得有理,我做什么拂袖而去?
黛玉知道,宝玉倒也不见得是偏激,只是他纨绔公子习性,时时说话不经遮拦,也并不三思而后行,不小心就以偏概全罢了。便是心里面知道,有时候说出来也不是那么回事。不过,宝玉坦承这一点,还是让黛玉觉得有些惊讶。
这代表宝玉心中的某个沟坎,已经彻底的被迈了过去。只是,因为最近的交流并不多的缘故,黛玉并不能肯定,他是抱着什么心态迈过去的。
贾兰和李纨的先后离开,算是给这场欢宴拉下了帷幕。不多时,众人便各自散了。
后两日,迎春便到底被接回了大房出嫁。她走时众姐妹都去送了,难免有些依依不舍,但迎春到底年纪已大,知道自己的未来要倚仗夫家,故此,虽说不舍,却也有一份难掩的期待和欣喜。
迎春出嫁之日,贾赦并没有大肆操办,黛玉等姐妹也没去参加她的婚礼。不过就是宝玉去了,回来说对方人还不错。
转眼,就是三个月过去了。大观园内的生活依然平淡,或者也可以说无趣。贾政先是报信要回,却又被派了差事,要拖上数月。李纨一心一意的照顾贾兰,准备参加秋闱,自也没了兴头参加园内的什么活动。
贾兰要去科考的事情,也很快就传开了。便是贾母也让吩咐园中上下,莫要打扰他,也莫要让他分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甚至无人有心起社,不过就是日常交好的姐妹平时来往罢了。
又是盛夏时分。
这一日,黛玉循着往年的习惯,和惜春在园中赏荷。想着往年家中的荷塘尚且能“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两年,花期过后,却是连一片荷叶也寻之不着,不由得感慨了一番。忽听得迎春回门,已被王夫人接了过来说话,正在贾母房中,忙两人携了手往贾母房中去。
到了贾母房中,众姐妹并宝玉却是已经是都在了。
黛玉先将迎春打量了一番。
比起未嫁之时,已作妇人打扮的迎春看来自是成熟了许多,但脸上并没有婚姻不如意的迹象,倒是多了几分生机娇艳,竟是找不到昔日里“二木头”的影子了。倒是原本掩在心底的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