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千年书法第一集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向死而生(序)(1)

1。人生的真正问题,是如何面对死。

生之后,会在某一刻知晓死。此时的态度,会分化出两条道路来。一为感叹人生太少,不如及时行乐,破罐子破摔;一为感叹人生太少,必须珍惜,人生唯有珍重二字,于是从此很认真地生活。

知晓死之后,又会在某一刻坚定地知道为何而死。此时的态度,会分化出两条道路来。一为只看到自己,一为还看到别人。约翰·堂恩说:“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这是影响我一生的话,我知道了自己来自哪里,归向何处,为何而死。

中国散文之最———《史记·刺客列传》里,记叙了几种壮美的死,最关键的,点出了他们为何而死。豫让死前说:“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专诸、荆轲莫不如此。这是中国典型的报恩。

王国维是为报文化之命而死,国可破,文化不可灭,“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中国文化,从《诗经》的源头到王国维———最后一个托命之人,经过多少流变。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陶渊明,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千百年来,已经形成集体无意识,沉淀到我们的精神深处。他们承托文化之命而生,为文化而死。

死如此静默,引起我们无限想象;死如此静穆,引起我们无限恐惧。我相信,没有人不怕死,怕死是人的本性。有史以来,所谓不怕死的,不是神经病,就是亡命之徒。亡命之徒,临死时候处于极度亢奋状态,高峰体验,一时也就忘记了死的感觉。

还有为信仰而死,信仰给他们无限的精神力量,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于是,他们能慷慨赴死。瞿秋白临死,选了块好地,说:“此地甚好,拿酒来!”谭嗣同是主动赴死,“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死时最见人的性格。

一般来说,人戴着面具而生,背着枷锁而行。人将死时,一切归于虚空,“死去元知万事空”,荣华富贵必须抛弃,枷锁和面具也抛弃了,这一刻,往往会说出一些真实的话来,古话说:“人知将死,其言必善。”

跋扈一生的武则天,临死前很后悔,赦免了很多人,去掉了自己的皇帝号,并立“无字碑”,羞提一生事。

陆机临死,慨叹:“华亭鹤唳;岂可闻乎·”,李斯临终:“牵犬东门,岂可得乎·”他们一生谋于政治权谋,死时仿佛在走回家的路,又回到了童年和故乡,去听听鹤声,遛遛狗玩。

人要做真我,多么难啊,对大部分人来说,童年时候是真的,临死前是真的,其余时候,都不是真我。读遗言,可以见识真人。

读遗言,还可以听到经典的话,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的总结,是精华中的精华。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李叔同说:“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还写下“悲欣交集”四字赠人。胡风最后,让后代“不报文科!不报文科”!

3.死也最见人的境界。

多是恐惧。这是本性。柳如是让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说:“水太冷,不能下。”

多是不甘。陆游想看到“王师北定”,宗泽还想“过河!过河!过河”,诗人方向则在墓碑上刻“我想写一首诗”。

多是寄于来生。或情人相约来生再见,或同志相约来生继续未竟事业,或希望“小舟从此逝”,跑到另个世界去了。

少是慷慨,觉得死得值。

少是欣慰,觉得功德圆满。

少是坦然,觉得人生如河流,死是江入大海,与宇宙归一了。

多有醒悟,少有彻悟,苏东坡是彻悟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向死而生(序)(2)

生是一团火,死是一堆灰,死让人冷清;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死让人觉得诱惑而美丽。王小波已经找到了他回家的路、死去的路———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4.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的遗言,是世界上最温暖的遗言,闪电一样触动了我。

人有出世之心,将死之心,不免会觉得悲悯。“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对钉死他的士兵说:“父啊,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呀!”

这些人,他们的王国不在这里,在天上。他们是耶稣、德兰修女、海子、梭罗、苇岸……

我觉得我跟他们是一路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郑庄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