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宦海沉浮之路 > 第151章 抚今追昔(第1页)

第151章 抚今追昔(第1页)

“王书记,你看这些这些金黄的小麦、苞谷,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啊?”

站在公路上,谢凌风指着漫山遍野的农作物,对身侧的王勇说道。

今天,他们两人相约一起下乡转转,正好开发公司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也有段时间没有到村里看看了,作为镇长,心里可是非常挂念的。

六月末到七月初,正是小麦和玉米的成熟期,而花生、西瓜也相继开始成熟,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也开始成熟了,正是大丰收的季节。

最重要的是,现在还是水稻的拔节孕穗期。

俗话说“七月初,定秋收;八月初,定来年”,意思是通过七月初的天气变化,能够预测出今年秋季的收成,而八月初的自然天气,也可以决定来年的收成。

七月初,天气已经非常炎热,往往也是干旱开始爆发的季节,也可能有连续几天几夜的雷雨,对农民们可非常关键,不管是玉米小麦的收割,还是水稻稻穗的孕育,都要小心留意。

平城县位于大河以南,内陆山区丘陵地带,属于农江流域,玉米、小麦均有大量的种植,但水稻却是最重要的粮食,前两种只是辅助性的杂粮。

谢凌风与王勇王书记均是农家出身,对农作物的季节变化当然清楚,于是相约一起到村里转转看看,了解下作物的长势和群众的想法,如果镇里需要进行支持,也好及时的采取措施。

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和政府机构,乡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此,能及时了解农村的情况,与村民们打好交道,知晓他们的想法,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

可是现在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很多乡镇领导干部一味向县里跑,却忽略了到农村去走走看看,甚至一个任期结束,根本就没有一次到过村里,只晓得待在镇里,平时就靠听取手下或村干部的汇报,对村子里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做决定更是拍脑袋,结果做出的决定水土不服,根本没有可实施性。

“是啊,看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我们作为基层工作者,心里就熨帖不少。”王书记也感叹道,“我们小时候,由于物资紧缺,根本就不够大家吃饱,更不要说吃好了。

但是现在,大家不但要吃饱,也要吃好,这就是我们党和政府数十年来取得的成绩。”

谢凌风赞同的点了点头,“王书记你说得不错。我们国家十几亿人口,要解决吃饭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难题。我们的人民是最勤劳的人民之一,在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带领下,科技工作者不断改良种子,到今天,大家的日子终于越来越好了。”

谢凌风是幸运的,到了他生下来的时候开始改革开放,农村也实行了包产承包到户,老百姓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从小就没有经历过吃不饱饭的问题,当然,“吃好”就不要考虑了。

即使如此,他也是非常满足了。那个时候,大家并不会像现在,虽然物资条件愈发丰富,但精神却越来越不能满足,只要能吃饱饭,就知足常乐。

谢凌风记得,小时候家里也没有电视机,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急急忙忙的吃过晚饭,孩子们就跑到有电视机的邻居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邻居们也非常好客,拿出糖果瓜子等招待这些孩子。

而父母长辈却留在家里,准备过年的东西。比如老爸,就会做汤圆芯子,第二天早上大年初一包大汤圆吃。

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起床,谢凌风就会看到父母放在枕头边的新衣服,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

过了几年,父母又想方设法搞来了一台不知道是几手的14寸黑白电视,架上天线,即使只能收到中央一台一个台的节目,大家也甘之如饴。每当信号不好的时候,谢凌风是最积极的,连忙跑到外面的竹竿天线下旋转,大哥就在里面调台,让画面更清晰。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多年。

谢凌风记得,家里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还是他大学毕业之后,大哥谢凌波利用打工挣来的钱购置的。

这一切的变化,除了自家的努力,更离不开党和政府不断调整的政策,让老百姓不但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现在,谢凌风下到村里看到的是,家家户户都是彩色电视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