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了白沙坡,唐彬这才喘息平定了下来,在诸军惊诧的面容之下,唐彬刻意地板起了脸孔,端起了他先锋主将的架子。不过唐彬没有立刻率兵前往街亭,因为他的前锋营全部是骑兵,只适合与野战,象攻打土山这样的攻坚战,骑兵便不可能胜任了。唐彬立令在白沙坡扎营安寨,派人立刻向司马望禀报军情。
司马望一听街亭有蜀军镇守,立刻是如临大敌,下令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很快就赶到了白沙坡与唐彬汇合。
“具体情况如何?蜀军是如何布防的?领军之将为何人?”司马望目光如凛,一连三个问题同时就提了出来,显然司马望对街亭的关注程度非比寻常。
唐彬小心翼翼地回答了司马望的提问,还好自己曾亲自前往街亭做过一番查探,回答司望的问题准确而流畅,不过唐彬的心里还是暗暗地嘀咕着,不知司马望听到蜀军并没有当道立寨而是选择了据守土山是何表情。
果然司马望是一脸的错愕,追问了一句:“你确定蜀军领军之人是傅佥?”
唐彬迟疑了一下,他也只是看到了土山之上有傅字号的军旗,是不是傅佥本人亲临街亭抑或是蜀军之中还有别的姓傅的将领,唐彬并不能真正知晓。“末将也只是在山下瞧得蜀军之中有傅字号的军旗,按常理度之,街亭如此紧要,刘胤断不会派一员无名之将来镇守,末将认为守街亭之人必是傅佥无疑。”
司马望倒也没有再质疑什么,的确现在的街亭对于蜀军而言,是重中之重,非得一员重将来镇守才是,现在入寇陇西的蜀将之中,有资望有能力的,也莫过于傅佥了,既然街亭的蜀军立有傅字号军旗,应该是傅佥本人亲临无疑。
对于傅佥,司马望并不陌生,司马望做征西将军雍凉都督之时,就曾与姜维鏖兵长城,而傅佥则是姜维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之一,算得上是老对手了。傅佥也算是蜀军之中,除了姜维之外,极少数能引起司马望重视的将领。
不过司马望听说了傅佥镇守街亭并不曾当道立寨而是选择在了山上扎营的策略,不禁让他吃了一惊,这不是当年马谡所走的老路吗?
但凡三国时期的军界政界之人,没有一个不知晓街亭之战的,从成王败寇的角度上来讲,马稷无疑是一个失败者,而他所采取的策略,无疑也被世人所唾弃,成为打失败的典型教材,司马望不相信傅佥这样的能征惯战之将居然也会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而且堪称是大错特错,离谱之至。
如果一个将领没有从前车之鉴中汲取点经验教训,那只能证明此人是一个庸才,甚至连庸才也算不上,只是一个蠢才。当年的街亭是如何丢的,想必蜀人个个都是刻骨铭心,然而当他们有机会再次重临街亭的时候,依然还要再一次地犯错,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司马望嘴角微微露出轻蔑的笑容,看来傅佥也罢,刘胤也罢,不过是些行奇弄险剑走偏锋之辈,若论真正的行军打仗,运筹谋略,他们还差得太远了。
“看来晋王对这个刘胤也是高看了。”司马望冷笑了一声,当即下令,十万魏兵齐头并进,直取街亭。(未完待续。)
第372章 街亭之战(一)
ps: 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谢谢合作
“娘,看你说的,现在国难当头,社稷倾危,孩儿哪有那心思。”刘胤有些尴尬地道。
马王妃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承儿早夭,嫡子无继,胤儿,娘再不帮你张罗,将来九泉之下也无颜去见你父王。何况成家和立业也没有区别,你就算是多纳几房妻妾,也不会影响你上边关打仗,为娘自会为你料理一切的。”
就在娘俩说话之际,魏雪舞扶着傅月华已经过来了,看到刘胤十分窘迫的样子,魏雪舞好奇地道:“你们再说什么?”
马王妃笑意盈盈地道:“雪舞姑娘,你来得正好,我和胤儿刚刚有说起你。”
“说起我?”魏雪舞眨了眨眼睛,略带狐疑地道。
未等马王妃再开口,刘胤赶紧干咳了一声,急急地道:“娘,雪舞,你们先聊,我军中还有事,就先走了。娘,如果有什么需求的话,直管派人告诉我一声便是。”说罢,刘胤转身就走,模样相当地狼狈。
身后传来咯咯的笑声,刘胤也不敢再回头,飞也似地逃了。
骑马离开了马雄山,刘胤的心情才稍稍地平定下来,想想方才之事,连他自己都不禁是暗暗好笑,也许是来自后世的缘故吧,刘胤在感情方面从来没有太过随便,他总觉得,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应当是一种缘份的事,虽然他对魏雪舞确实是喜欢,但总感到他们之间。好象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也许就是缘份还未到吧。刘胤只想着顺其自然,从未想过专门去苛求什么。
更何况,刘胤也确实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此次将安平王府安顿到马雄山,还是他百忙之中抽出的一点时间。
到了南中之后,朝廷论功行赏,刘胤功勋卓著,自然是大有封赏。由安西大将军晋升为镇北大将军,平尚书事,仍然兼领着执金吾。
蜀汉的军职与魏吴略有不同,魏国和吴国四征将军是排在四镇之上,其下才是四平、四安将军。而蜀汉四镇将军排位是在四征之上的,也就是说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四镇将军就是最高的,而资深者加大将军衔,其地位又高于前后左右将军,刘胤此次受封镇北大将军。一跃而位居于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下,在军中地位显赫。
除了荣升镇北大将军之外。刘胤此次还被任命为平尚书事。平,即评议,意为有参与尚书台事务的资格。尚书台是蜀汉权力的中枢,其主官尚书令只是相当于后世秘书长一类的职务,真正主事的是录尚书事的三位大臣。录尚书事本为加官,并无具体官秩品阶,一般录尚书的大臣都有另外的职务,比如诸葛瞻就是卫将军行中都护兼领录尚书事,姜维是大将军兼领录尚书事。
诸葛瞻阵亡之后,录尚书事的职位就空缺了一个,此次到了南中之后,刘禅任命侍中张绍兼领录尚书事,算是补足了尚书台的三巨头。而姜维此次仍远在阆中,虽然担任着录尚书事,但对于尚书台的政务却是鞭长莫及。所以刘禅此次提拨刘胤和霍弋为平尚书事,就是有要二人协理尚书台事务的打算。
平尚书事和录尚书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行政职务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录有参与决策的意思,平为协助的意思,平尚书事比录尚书事低了一级,不过既然能参与到尚书台的决策之中,那就代表刘胤和霍弋正式地进入了蜀汉的权力核心。
霍弋此次勤王,也是功不可没,由安南将军晋升为镇南大将军,依然还是以建宁太守兼领南中七郡,并以平尚书事强势进入了内阁,隐然成为了朝中最大的实力派。
相比之下,卫将军董厥和尚书令樊建的权力被削弱了不少,内阁之中,张绍以外戚兼元从系的身份入阁,而镇南大将军霍弋虽然出身于荆襄,但自幼被刘备养于府中,又与后主刘禅交情莫逆,与荆襄系的关系也是渐行渐远,多年来一直执掌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