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胤道:“钟会叛乱是必然的,司马炎猜忌之心过重,钟会为了自保,当然会选择反叛,难道还真的指望钟会可以乖乖地束手就擒,到洛阳把自己的人头交上去吗?”
青儿轻声地道:“钟会这么一反,司马家的江山恐怕就坐不住了。”
刘胤微微一笑道:“单单是一个钟会造反,倒也成了压倒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只不过钟会叛乱将会成为一个导火索,让司马炎真正头疼的事还多着呢。”
“你的意思是堂兄他还有更大的麻烦?”青儿疑惑地道。
刘胤笑而不语,就在此时,在外围担任护卫的阿坚忽然地快步跑了上来,递给刘胤一封文书,刘拆而视之,自语道:“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青儿好奇地道:“这难道就是你说的大麻烦?”
刘胤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将文书递给了青儿,缓缓地道:“这恐怕不仅是司马炎的大麻烦,而是我们整个华夏族的大麻烦。”
青儿接过来匆匆地扫了一眼,略带惊异地道:“匈奴人刘渊在并州叛乱,还杀死并州刺史胡奋,这确实是一件大事。不过单凭着并州的那些匈奴人还威胁不到晋国的地位吧?”
刘胤目光冷峻,沉声道:“单单是匈奴人,或许不会对中原局势造成致命的影响,但几十年来,胡人不断内迁,广泛地居住在了并州冀州幽州及雍凉诸地,刘渊这一叛乱,必定会引发连锁反应,数百万的的胡人如果都揭竿而起的话,青儿你想想,是不是很可怕?”
“数百万人?天呐!”青儿低低地惊呼了一声,胡人的野蛮和凶残她也是所有耳闻的,如果为数不多的胡人起来造反,或许算不得什么,但数百万人的胡人要是集体暴动,那绝对是不得了的大事,晋国很可能会有亡国灭种之虞,而且战乱波及下去,就连蜀国和吴国恐怕都无法幸免。
这也正是刘胤所担忧的,五胡乱华的阴霾,自刘胤穿越之始就已经笼罩在了他的心头,如果按时间推算,至少还有三十多年之后才会发生,但正因为刘胤的穿越改变了时空,或许五胡乱华的悲剧提前上演,那也是很可能的事。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是发生在晋朝八王之乱之后,正是因为晋国持续不断的内乱,国力衰落,才给五胡创造了走向历史舞台的机会。
而现在的情况是,晋朝初立,内有钟会叛乱,外有吴蜀为敌,内外交困,国力中衰,而刘渊做为最大的投机者,审时度势,看到晋国无瑕北顾之际,悍然地发动了叛乱。
刘渊的目光是敏锐的,不管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这个错乱的时空,刘渊都准确无误地把握住了属于他的机会,时势造就了英雄,也造就了那些投机者,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匈奴人面对的时机,甚至要比历史上八王之乱后的时机更要好,所以就不难理解刘渊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动叛乱了。
而刘渊的叛乱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除了匈奴人之外,羯、氐、羌、鲜卑这些胡人亦是虎视眈眈,刘渊的行动无疑给他们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大规模的叛乱还没有来临,但刘胤已经是嗅到了那股山雨欲来的味道。
自己最担忧的,最害怕的五胡之潮,终于还是不期而至了。
“青儿,这次回来,本想着可以多陪你和孩子几天,但……真的很抱歉了,我现在就得赶往潼关,你自己要保重。”刘胤满脸歉意地道。
青儿微微一笑,虽然她内心很渴望刘胤可以陪在她的身边,但她更清楚,他的职责却是不容许他留下来,在其位就得谋其政,刘胤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文宣,你不用担心我,你在战场上千万要保重自己,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回来,我和征儿等着你。”
刘胤点点头,默默地拥抱了一下爱妻,他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的心跳,是那样的忐忑,她娇小的身躯,微微地在轻颤,刘胤知道,做为女人,没有一个愿意和丈夫分离的,那怕是再坚强的女人,她也有脆弱的时候,刘胤也好想陪在妻儿的身边,过着恬淡无忧的平静生活。
但他的肩上的职责却不容许他这么做,他穿越到这个乱世,就注定和安宁平定绝缘,为了拯救乱世之中的万千黎庶,为了不让中华民族的悲剧再度重演,他必然有责任有义务地挑起这天下兴亡的重担,去消弥这场浩劫之难。
刘胤轻吻着爱妻的云鬓,在她的耳边低语着:“等我回来,我一定会回来的!”
青儿不住地点着头,泪水无法控制地从她的眼角滑落。
刘胤没有再做过多的停留,分别的时间越长,纠结的痛苦便越深,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他抱过儿子,在他的脸蛋上重重地亲了一口,然后将他交到青儿的怀中,毅然绝然地转头而去,再也没有回过一下头来。
小刘征哭闹了起来,似乎不愿意父亲离开,青儿抱紧了他,低低地呢喃道:“征儿别哭,你爹爹一定会回来的,他是真正的英雄,你长大了,也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未完待续。)
第701章 军团重组
刘胤之所以急着赶往潼关,就是他认为形势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原本以为五胡乱华的发生还需要一些时间,但现在看来,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时不待我,刘胤必须要先期做好准备。
真正的五胡乱华是发生在三十多年后的永嘉年间,所以也被称为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有着很深的根源,究其主要原因,自然是与晋朝内部的八王之乱脱不开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刘渊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刘渊极具野心并善于审时度势,才会选择在晋王朝力量最为孱弱的时候动手。
也许按照现有的轨迹发展下去,三十年后或许五胡动乱的条件已经消失了,刘渊再想叛乱也是心余而力不足,但刘渊毕竟是刘渊,他善于捕捉一切可能的机会,在他看来,现在晋国内忧外患,正是匈奴起兵的最佳良机,果然如斯的刘渊毫不犹豫地就扯起造反。
或许刘渊都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一次行动将会在中原大地上掀起怎么壮阔的波澜,一呼百应,群起纷争,真正的乱世即将要降临人间。
刘胤到达了潼关前线,并州叛乱的消息已经传到潼关,在潼关的诸将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但很显然,傅佥等人并没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反而认为晋国内乱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为蜀军的反攻中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刘胤到了潼关之后诸将纷纷请命,都争着想带兵出征。
击退了晋军的三路进攻之后,关中一线的防御压力明显地降了下来,刘胤也趁机对军队进行了重组。
除了雍凉各地的守备力量之外,刘胤将前后左右中五个野战军重新进行了划分。蜀军的基本编制还是保持不变的,与后世军队常采用的三三编制不同,汉代的军队一直采用的是二五编制,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五什为一队,二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二曲为一部,五部为一营,二营为一军。
存在就是合理的,这样的编制一直从战国时代沿用到三国时代,在冷兵器的时代,这样的编队方式更为地科学合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的战力,所以刘胤一直没有对这种军制做任何的改变。
唯一的短板就是军一级为最高的战术单位(汉末的时候更扯,部为最高的作战单位,想一想在乱世之中,一千人能有多大的作为?),而一个军只拥有一万人的编制,或许在一般性的区域作战之中,一个军可以发挥出作用,但在大规模的战役之中,军这样的编制就显得有些单薄了,往往需要多个军甚至是几十个军联合作战,由于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如何指挥这些军队协同作战,又将成为一个难题。
这次刘胤的重组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改革,西征凉州之后,刘胤麾下的军队数量急骤地扩大了,原先前后左右中的五军设置已经不能再满足需求,所以刘胤在军一级上面设立了军团,分设了左中右三个军团。
中军团都督由刘胤亲自兼任,副都督由黄崇来担任,中军团下设三个军:虎骑军、虎步军和永安军,分别由傅著、高远和罗袭担任护军将军,每个军下设两个营,虎骑军下辖虎骑左营和虎骑右营,虎步军下辖虎步左营和虎步右营,永安军下辖永安左营和永营右营,邓朴等人由不得营官升为护军之后,所有的营官都依功勋从下一级的校尉司马之中提拨。
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