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上表的大臣也自有一番道理,文鸯战败不假,但文鸯战败之后,并没有屈膝投降,而是饮剑自刎以殉国,如此忠义千秋为国捐躯的典范,当为满朝文武的楷模,如此多事之秋,这样的典型人物如果不能封侯追谥,是很安军心民心的。一个谥号对死者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对于大晋国的臣民而言,却是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倒不是司马炎吝啬一个谥号,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文鸯并不感冒,不光是司马炎,包括司马骏在内的司马家族的人,都对文鸯有着莫大的敌意,不管怎么说,他都是间接害死司马师的凶手,当年司马昭迫于形势,赦免了文鸯的罪责,但并不意味着司马家的人就可以原谅他了,多年以来,他们对文鸯的恨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逝去,这十几年来文鸯在洛阳享受的“待遇”就说明了一切。
如果不是遭逢国难,文鸯注定是没有出头之日的,但战场之上,刀枪无眼,渴望建功立业重振声威的文鸯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文鸯的这一死,确实是扔给了司马炎一个难题,封侯追谥,那可是朝中有功之臣才能享受的待遇,司马炎觉得文鸯根本就配不上。所以尽管郑冲一再催促,司马炎却是拖着不办。
但没过几天,另一个坏消息接踵而至,汝阴王司马骏在羊肠坂伏击蜀军的时候反中了对方的埋伏,两万虎卫军全军覆灭,损失惨重。
让司马炎比较难堪的是,司马骏战败之后,并没有象文鸯那样以死殉国,而是屈膝变节,投降了蜀国。
两场败仗,几乎是一先一后,总共也没有相隔几天,这对于晋国朝廷而言,无疑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最让司马炎不可接受的就是皇叔司马骏在气节上比文鸯差了太多,为了活命,司马骏不惜跪地求饶,把他司马家的脸给丢尽了。
相比之下,文鸯杀身仁,舍身取义,形象比司马骏不知要高大的多少,司马炎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位叔父是一个惜命如金的人,战败投降自然是不足为奇的,不过司马炎现在多么希望司马骏可以以身殉国,那么他们司马皇族,也就不必被人啪啪打脸了。
蜀国那边,刘胤似乎刻意地制造舆论,在上党,刘胤亲自为司马骏解缚,并大摆筵席,厚待于他,当时围观的人群甚众,有当地的百姓,也有被俘的晋兵,刘胤似乎要用这一举动,向世人来证明,蜀国是优待俘虏的,就算地位尊贵如汝阴王司马骏的,归降之后,都一样会受到礼遇,更遑论普通的士卒了。
不得不说刘胤这一手相当地高段,晋国上下是人心浮动,就连汝阴王都已经投敌叛国了,还真不知道这个国家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司马炎无奈之下,只得接受何冲等大臣的建议,封文鸯为武安侯,并加谥号为忠,以表彰其忠勇为国之功绩。
司马炎确实也没办法,如果没有司马骏的被俘投敌,或许司马炎并不考虑给文鸯封侯追谥,但司马骏搞了这一出,让司马炎不得不用文鸯来挡住众人的悠悠之口,在这时候,如果不能竖立一个忠义的榜样来,司马骏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是十分巨大的。
文鸯没有子嗣,不过他曾过继过弟弟文虎之子文适,以承继香火,文鸯先前在朝中地位低下,文适就更加地卑微了,只能做城门令这样从九品的小官。文鸯做了冀州刺史之后,文适的官衔也没有什么变动,可没想到文鸯阵亡之后,好运就突然地降临到了他的身上,皇帝亲自加封的武安侯便由文适来继承,文适受宠若惊,惊喜望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文鸯封侯追谥,确实在一度的程度上稳定了朝中的局势,也消除了司马骏投降的负面影响,让困难的局势变得缓和了一些。
司马骏可是讨逆大都督,冀州前线最高的指挥官,他战败投敌之后,讨逆大都督的这个位置便悬空了出来,到底由谁来继承这个位置,司马炎也是一阵的头痛,毕竟这样的职位可不是封侯追谥那么简单,它必须地由能力相当的人来担当,否则的话,前线几十万大军必将会乱成一团。
派谁去合适呢?司马炎陷入了沉思。(未完待续。。)
第1016章 重回冀州
冀州前线总共三个都督,一个正都督,两个副都督,一月之内,晋军就接连地损失掉了两位都督,司马炎也清楚,单单是青州刺史马隆,是不足以担当讨逆大都督这个位置的,现在晋国在黄河以北的局势,已经是变得芨芨可危了,若非是得力之人,不足以担当此重任。
可谁才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呢?这样的人选确实是不多,宗室之内的人选,首先被司马炎排除在外了。想当初,司马家族也是人才济济,将星璀灿,能领兵出征者比比皆是,不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父子,单单就是司马孚、司马望、司马亮、司马骏这些人,都可以统兵带将,征伐天下。
不过随着司马孚病逝,司马望、司马亮、司马骏等在前线阵亡或被俘,司马家族内部所能重用的人才已经是门可罗雀了,司马炎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外臣之中。
司马炎最为信赖的大臣自然是贾充,司马炎也确实有些心思调贾充去当讨逆大都督,但他刚和贾充表露出这个意思的时候,贾充的脸色顿时就全白了。
在朝堂之上,玩弄权术,对贾充而言,这个才是他所擅长的,至于行军打仗,贾充可不敢充当大尾巴狼,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唯系在此,借给贾充十个胆子,他也未必有胆量前往前线。
所以司马炎跟他商量这个事的时候,贾充赶紧地讨饶,声称自己担任不了这么重用的职务,让司马炎另选贤能。
司马炎不禁是犯了愁,连贾充都不愿意为他承担责任,司马炎还真不知道派谁去合适。
曾经人才济济的魏晋朝堂,内损外耗,此刻已经到了人才凋零的时刻,司马炎在早朝时,环视朝中诸臣,竟无一人可堪大任,司马炎不禁哀叹道:“朝中无人呐。”
诸位大臣都面面相觑。司马炎这一句哀怨之言,让许多人都无地之容,朝廷拿这么多的俸禄来养活着这么多的闲人,到了危急紧要的关头,居然无人能为天子分忧,真是应了一句话:“要你们何用?”
诸位大臣没人敢主动地请缨出战,主要是蜀国的刘胤现在太强势了,在并冀二州之地连战连捷,司马骏和文鸯都是了不得的大将之才,居然先后没几天,就葬送在了战场之上,现在接受的这个讨逆大都督,可不是一个香饽饽,而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自问没那个打得赢刘胤的本事,谁都不敢来接这个瓷器活。
“臣举荐一人,可为冀州都督。”就在司马炎灰心丧气之时,阶下一人忽然上前奏道。
司马炎顿时精神一振,俯头视之,原来是太保郑冲,前番正是郑冲力荐给文鸯封侯追谥,才算是稳定了朝中的大局,所以司马炎对郑冲还是很有好感的,微笑着道:“郑爱卿所指何人,快快说与朕听。”
郑冲俯首而拜道:“臣举荐当朝太傅荆州都督羊祜。羊太傅此前即为hebei都督,久戎并冀,熟知冀州一带的军务,臣窃以为,羊太傅为冀州都督的不二之选。”
司马炎沉默了,平心而论,没有谁能比羊祜更合适于冀州都督这个职务了,想当初与匈奴人交战之时,羊祜率军征战hebei,功绩斐然,羊祜对并州冀州的地理军情,更是了若指掌,如果说当朝诸将之中,谁更比羊祜合适担任这个职务的,恐怕还真难选出来。
唯一让司马炎感到隐隐有些担忧的,就是羊祜和刘胤的关系,当初为什么要撤掉羊祜的职而让司马骏来代替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羊祜和刘胤关系非比寻常,相当地暧昧,司马炎一再地下令羊祜对冀州的蜀军进行攻击,羊祜却是置若罔闻,反倒是一直上表,向司马炎请求暂缓出兵。
司马炎彼时挟大破匈奴的气势,在hebei一代名威响亮,不过不管他的战略是否妥当,但却是严重违背了司马炎的意思,被撤职另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后来转任荆州都督,羊祜却表现一般,襄阳未能拿下,钟会之乱未曾平定,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钟会引狼入室,投靠了蜀国的姜维,最终导致了南线形势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