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天前田猎结束后的酒宴上,李靖已经与黄飞虎正式见过。两人都是爽利之人,三杯酒下肚,便算相识了。尤其黄飞虎是好武成痴之人,他本以为朝歌年轻一辈中应该无人可以在武艺上与自己比肩,等通过闻仲施放的“圆光术”看了李靖搏杀群狼的手段,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心中大是钦佩之余,更生出切磋讨教之意,便在饮酒时向李靖提出此事。李靖也是好武之人,他听说黄飞虎不仅练了黄门家传的武艺,还曾得过太师闻仲的传授,也有心从这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身上略窥这个神秘世界的仙道法门之一斑,因此慨然许诺。不过他知道帝乙在武试自后还安排下一场文试,便借口家中有事,将这约会推后了几日。
今见黄飞虎再次相邀,李靖便不再推辞,笑答道:“既是黄兄盛情,小弟明日必当登门叨扰一番。”
黄飞虎大喜,与李靖说说笑笑走到午门一旁等候。
大王传召赴宴,自然没有人敢怠慢耽搁。不多时,各府中接到旨意的少年们便已到齐。李靖悄悄差点一下人数,见只有三十余人,上次参加田猎的另外七八十人无疑属于被淘汰之列。
午门处早有帝乙派了的内侍等候,见受诏之人皆已到了,便嘱咐大家几句宫中的规矩,当先引路,领着众少年入宫见驾。
显庆殿内,两列几案早已摆下。此次宴会采用的是分食制的模式,与会的少年在殿内侍候的内侍引导下,各都在一张几案后的坐席跪坐。李靖和杨任被安排在西侧的前两个席位上,黄飞虎却被安排在东侧的第二个席位上。
身处禁宫,众少年大都有些紧张,彼此间噤口不言,只静静地等候大王驾临。
不多时,只听到殿外有内侍高呼:“大王驾到!”
少年们急忙起身,恭然肃立两旁。
穿着一身便装常服的帝乙跨进门来,身后跟着一个腰佩长剑的少年,正是三王子殷受。帝乙在殿内正面的几案后落座,殷受便手扶腰间龙凤剑的剑柄,昂然侍立在他的身侧。
“见过陛下!”众少年一齐向帝乙躬身施礼。
帝乙含笑摆手道:“此地并非朝堂,你们这些娃娃也非朝臣,不必讲究这些繁文缛节。大家随意一些最好,都坐下说话。”
话虽如此,在大王面前,又有哪一个敢当真放诞无礼。少年们再次躬身致谢后,才规规矩矩地在坐席上跪坐下来。
帝乙又让殷受在黄飞虎前面的第一席上就坐,随后便吩咐开宴。
霎时间诸般玉液琼浆、珍馐美味流水般送了上来,众少年依照礼节先后向帝乙和殷受祝酒。在酒席上,帝乙随口点评少年们在田猎之中的表现,每言必有所中。被他点到之人无不躬身受教,且暗自钦佩大王神目如电。
酒过三巡,帝乙的目光宴上众少年的身上逡巡一遭,笑道:“有宴无诗,难尽其欢。朕观诸位都是我大商未来之栋梁,不如便在席上赋诗一首,令朕一观你等胸中之志!”
李靖心中暗道:“来了。”
众少年听了帝乙此言,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平日喜好文墨的自然欢喜鼓舞且摩拳擦掌,誓要在大王面前一展所长,说不定便能如三天前的李靖等三人一般独享殊荣。而另一些素来疏于文事的就不免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在大王驾前不敢说什么,却都是愁眉苦脸的模样。
帝乙金口玉言,一言方出,便有内侍捧来文房四宝,分别放在每个少年的几案之上。
不管内心对闻仲上次那一番教导是如何看法,但殷受此次却是当真未曾在其中掺上一脚。他坐在席上看着一群少年或喜或忧,或斟酌吟哦或冥思苦想的神态,颇有些站在桥头观水流的悠然。目光转到对面,见相对席上的李靖居然和自己一样只是左顾右盼,一派悠闲之状,竟是一点也不着急构思提笔。
在这个世界,诗歌已经发展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毕竟连日后纣王这位非专业的人氏都能在女娲宫题写一首格律尚算整齐的歪诗,在座的少年个个出身世家,耳濡目染之下,便是文才平平之人在绞尽脑汁之后,也都拼凑出几句还算读的通的文字。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过后,众少年纷纷停笔。直到这时,李靖才捉笔在手,运笔如风,只短短几下呼吸的时间,便在纸上一挥而就。
看着李靖作诗的轻松之态,殷受的双目之中升起一层极淡的阴霾。
第十七章古韵《无衣》
看看众少年皆已停笔,帝乙便命内侍将各人的诗稿收了上来,又将殷受唤到身边,要他将众少年的诗作逐一诵读一遍。
殷受领命后将所有诗稿捧在手中,语调铿锵地大声诵读。他每读罢一篇,帝乙都出言稍加点评,虽然他话语中以褒扬激励为主,但品类之高下,自然分明。
在三十余首诗作之中,杨任一首咏竹自况的五言诗大受帝乙青睐,将诗中“有节骨乃坚,虚心品自端。任尔风雨骤,宁折不肯弯”几句反复吟哦,亲手斟了御酒一杯赏赐杨任。黄飞虎所做一首诗的文采意境都只平平,但最后的“愿将千骑逐轻车,誓凭宝刀战胡酋”两句中蕴含的豪壮之气和报国之志颇为帝乙褒奖,亦受赐一杯御酒。
除了他们两个,另有三个少年因诗作得到帝乙嘉许而受赐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