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在门口守望,李世民和房玄龄出。
李世民:这种话叫人知道就是谋反。
房玄龄:秦王不用担心。当初,周公就不是太子,以辅佐成王的名义,实际执掌朝政,周朝八百年,文物制度都是周公确立的呀,周公在后人看来就是天子。周公当年如果拘小节,怕别人说,周朝恐怕没有八百年吧?
李世民似有所动。
李世民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对坐。
李世民:拿下河南、河北,算是统一了。
房玄龄:疆土统一,人心未必归顺。人心不归一,总是要出事。说起来,河北的人心最不易归顺。
李世民:几年来战事多在北方,南方怎么样?
房玄龄:江淮以南,东晋以来,自视为汉的传统,总是认为江淮以北为马上民族。我们起自关陇,当然被他们视为马上之人。
李世民忽然想起长孙无忌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法帖:无忌,你早上说到《兰亭集序》,被打断了,你说下去。
长孙无忌:我听说,《兰亭集序》帖在陈朝天嘉年间被和尚僧永得到手,太建年间献给陈宣帝。隋朝灭陈的时候,献给了晋王,晋王没有特别看重。后来和尚僧果向晋王借出做副本。
李世民:前两年我得到的就是这个副本?当时出很大的价买原帖,一直也没消息。
长孙无忌:对,不过晋王登基的时候,竟然没有想到将原帖要回去。后来僧果死后,由他的弟子辩才得到。原帖,现在应该就在辩才的手上。
李世民:好,你记在心上,无论如何,将原帖买到。南朝人最重王羲之,如果他们知道我们也重视王羲之,就不会视我们为马上之人了,我们得了天下,人心就容易统一了。
长孙无忌:这一层意思我倒没想到。
房玄龄:殿下一直让我延揽人才,我无时无刻不放在心上,看来《兰亭集序》一个字帖,也是延揽人才的意思。
李世民:小时候,母亲教我写字,因为母亲喜欢王字,教我也就是王字,我虽然喜欢王字,但是搜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在这个时候,确实有利于收服人心哪。
房玄龄:洛阳拿下了,我看要在洛阳多做收服人心的事,河南官吏百姓如果顺从秦王,将来河南就是秦王的了。秦王有中原的人心,有利于将来。
长孙无忌:说得对。其实我们不必急于回长安。
李世民:好。在洛阳多留些时日,多见见河南父老乡绅。把谁留在这里守洛阳呢?
贞观之治 第四章(4)
房玄龄:张亮吧。他是洛阳人。
李世民:好。回到长安后,如果朝廷任用窦建德,用得好,河北的人心就会归顺大唐。
房玄龄:河北人心一向最难收服,殿下这次结交窦建德,也会有河北的人心,这样,殿下就真正有了中原的人心。
长孙无忌:不知道这回朝廷会给什么赏赐?
李世民: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事情?现在天下很快就归于一统,应该多想想以后如何为国家出力才是。
长孙无忌:是。
房玄龄:天下和平,偃武修文是必然的。秦王府应多做这方面的准备。
李世民:嗯?
房玄龄:在朝廷偃武修文之前,我们应该提前文武双修。
李世民:我十八岁跟父皇起兵打天下,从来没有好好读过书。这几年,在你们的影响下,也读了一些。深知读书也不容易。你的意思,是让我的武将也都来读书吧?
长孙无忌:武将也要读书。玄龄的意思,是要秦王府多一些读书的人,多一些能治理天下的人。
李世民:好。说得好。
王世充、窦建德被关在囚车里。
李世民的目光转到囚车的方向,王世充垂头,窦建德与李世民对视。
李世民到窦建德囚车旁下马,解下自己身披的大氅,递进囚栏,交谈了几句,窦建德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