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第一章大小姐回京 > 第23章 胸痹之症(第2页)

第23章 胸痹之症(第2页)

包金山看向坐在他身边不骄不躁的景初,心中的爱才之心涌起,“你们别看景医生年龄小,但她在医学上的基础却是你们拍马不及的。下面让景医生给大家讲讲她是怎么发现病人问题的。”

景初并没有拒绝,在她眼里这就是案例分析,对她自己也是一个反思整合的过程。

“吴明勇在等其母看病时,总是甩动揉捏自己的肩膀,我观其面色土黄无泽,印堂带青,唇色渐紫有瘀斑,初步判断为胸痹症,后看舌象紫中带斑,脉象微弱后确诊!”

包金山对大家道,“《难经》有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来医院问诊的多是已成病灶的病人,吴明勇亦是,但胸痹之症患者多易受后背反射区的酸麻胀所惑而耽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期,所以在中医科中出现胸痹患者也比较少见。”

他看了眼中医科里的医生,“学中医,不仅要有理论基础,更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懂得融会贯通的仁爱之心。”

“有时间多去急诊科走走,看看人!通过他们的面色,行坐去学着诊断病人!”

对包主任这话景初是认同的,当初学面诊,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与太姥爷坐在伯爷的案桌后观察每个来看诊的病人,那时姥太爷就会从病人的坐卧行走之势,呼吸说话之息,面部五官之色中教她判断诊病方向。

也养成了她看人先看面色观姿势,然后才探脉看舌象问症的习惯。

太姥爷是这样对她说的,“中医者,望闻问切为基础诊断手段,但问次之。因为患者所述多被主观意识所乱,所以在望闻切后心中有数之下再问,才能明确诊断。”

景初对此深以为然,也让她后面断病正确迅捷打下了基础。

对中医科的医生而言,被一个年仅15岁的小姑娘实力碾压,其实是挂不住脸的,可又不得不承认景初的医术是远超于他们,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是他们所不能匹及的,难怪景初来中医科之后,包主任对他们就百般嫌弃。

珠玉在前,又怎看得上后面的鱼目?

大概是被景初碾压到极致,景初反而成为了中医科里最受欢迎的人。

毕竟包主任的耐心都留给了病人,对他们这些人一言不合就开骂,每次去问他一些问题,他虽然也会给他们解释,但却会骂他们基础不好,是愚钝之人。

但景初不一样,一开始是徐莹莹和楚圣怀有什么问题就去问她,她都极为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再结合一些中医科现成的案例与他们分析辩证为何是这样,病人的脸色如何,脉象如何,让他们可以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去辨析,因此徐莹莹和楚圣怀那诊断能力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其他医生见了,也纷纷眼红,尤其是一些更年长的医师,他们会有心理障碍,毕竟询问医学的对象是小他们十几岁的小姑娘,但当他们看见连包主任也放下身段频频与景初谈医论道,为同个案例争论不休时,便想若他们还死要面子拘于一角,那么也别说想要有什么长进了。

再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哪怕景初年小,可她的医术与见地也是少见的出色。

于是时不时与景初交流病案,分析病症的医师越来越多。

见中医科如此欣欣向学,包金山是万分高兴的,不过也会对景初开玩笑,“你不怕教会他们饿死自己吗?”

可景初却头也不抬,“如果大家中医诊断治病的能力都强大了,能救治的病人多了,人们对中医的认可也就多了,若天下无病,或无人求医于我也并不可惜。”

“医者,应有一颗父母之仁爱之心,让更多病人少遭病痛折磨,不应局限于一人之力,而是集众人之能,这才是医之大道!”

景初的话让中医科的医师羞愧难当,他们学医钻研医术,更多的是追逐求生之路,可像景初这般拥有如此纯粹的仁爱之心却是没有的。

他们钻研医术,是为了更好的治疗病人,以此来让自己功成名就,得到高额回报,或许他们也心怀仁善,可利亦趋之。

包金山也羞愧不已,他行医多年,格局尚且不如一个小女娃通透。

只是心里也忍不住感慨,大概也是景初这般纯粹,所以才能心无旁骛地求知求学。

大道至臻,前人诚不欺我。

至此,中医科继捏绿豆事件后,每个医生不轮值的时候也会在院中行走观察病患,用心钻研医术,不再纠结于名利瓜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