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穿越1871 > 第43部分(第2页)

第43部分(第2页)

李鹤年点点头,吩咐随行的狱卒照办,放了那些抢粮的农民。

李经述和袁世凯等一行人一直走到监牢最里面一间干净点的牢房,才见到李提摩太等洋教士。

李提摩太站在大牢里,并没穿牧师的黑袍,而是穿了一件儒生最常穿的灰色长袍,脑袋后面还拖着一条假辫子,他胸前挂了一个银色十字架,双手放在胸前,正在祈祷,李经述抬手示意李鹤年等人停下脚步,安静下来,等李提摩太祈祷完了再进去。

李经述看到李提摩太身处监牢还在祈祷,明白了在晚清时期,确实有一些人是真正靠信仰活着的。当时来华的洋教士中,很多是随列强的利炮坚船来到中国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但也有很多教士,怀着毫无利己的动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当上帝的使者,凭借其执着的精神传播上帝的福音,以仁慈的善行来感化中国人,李提摩太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牧师。

毫无疑问,无论是当时的清廷,还是乡坤、老百姓,多受儒家三纲五常、礼义廉耻的文化影响,信佛教和道教的多,对基督教的教义,对这类真正的传教士难以理解,也不欢迎。比如基督教有一条教义,足以让中国人将所有传教士拒之门外:当时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对中国的祖先崇拜毫无顾忌地抨击,认为这世上只能有耶稣一个“天父”,但中国人敬奉祖先,每到清明、七月半拜祭列祖列宗,是融入到每个人血液里的传统,是维系家族关系的纽带,不可能被任何文化改变。数典忘祖就是不孝,会被所有中国人唾弃!从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国贫苦的农民,亲近教士,也只是想从教士那得到一些医药和物质救助。而一些地主乡绅的儒家信仰更是根深蒂固,将洋教士视为“无君无父”的“魔鬼”,这种文化的差异和文明的冲突,是谢家福等乡绅跟李提摩太起了冲突的根本原因。

李经述进入大牢后,用英语自报身份后,跟李提摩太解释,这完全是一场误会,请他们到大牢里,完全是为了他们的生命安全着想,还说自己完全能理解他们这些基督徒,“我的妻子,席慕兰一家都是基督徒。”

李提摩太对李经述这样的高官二代能娶信基督的女子为妻感到高兴,还见李经述还会说英语,大为惊讶,决定结交李经述这个朋友,道:“上帝会保佑中国人的。”

李经述对李提摩太等人的赈灾表示感谢,两人一见如故,讲起灾情,李提摩太

用生硬的中国话给李经述提了一个建议:“你可请令尊上奏朝廷,把灾区的饥民迁往满洲,那里谷物便宜,价格只有河南的十分之一。”

李经述摇摇头,心想这李提摩太太不了解中国的复杂政治,满洲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清廷不可能把大批汉人迁去那里。不过,李提摩太的这条建议提醒了李经述,一个大胆的主意,大移民计划在李经述脑海中产生:把上千万灾民分批迁往朝鲜、越南、台湾、琉球等地开荒,还有菲律宾,这些地方现在多是中国的附属国,菲律宾虽然有些地方在西班牙人手里,但西班牙现在已经没落了,海军实力和北洋舰队差了一大截,可以抢过来,这样一箭双雕,中国人多了,可以更好控制这些地方,将这些地方变成中国的殖民地,他准备找机会跟李鸿章说这建议,争取他的支持。

这次去狱中探望李提摩太,两人深入一聊,甚为投机,李经述承诺说服谢家福等人,让传教士继续留在河南赈灾。

但李经述没想到,谢家福等一百多个乡绅并不买他这个钦差特使的账,谢家福一甩长袍的袖子,义正言辞地说:“山东灾民受洋人赈恤,三月有余,几乎只知有洋人,不知有中国矣。成年人也就算了,但小孩为天主教诱去,则大不可,但凡有血气者,能无锥心肝、竖毛发,亟图补救哉!我这次出来赈灾,主要目的是抵抗夷人,讲究的是大义,为此我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大人要我的项上人头可以,让洋教士在河南救灾,我必不许!”

谢家福的表态得到了在场乡绅的热烈支持,一位七旬老者程朱道:“朱子说过,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那些接受了教堂赈济之灾民,必然皈依洋教,终不再是中国之民。最可怜的是,那些童子尚未开蒙,如何知道这些,眼看着他们沦陷于教堂之中,于心何忍?如有传教士进入灾区,请大人务必婉为开导,设法劝阻,否则我等就是拼了老命,也要让这些洋鬼子离开河南。”

谢家福这些乡绅后来在乡下遍贴告白:“宁可食夷肉,不可食夷粟”,真有很多可怜的灾民,闭门饿死也不接受传教士送来的粮食,有激进的书院儒生,还四处找洋传教士拼命,李经述这才意识到,本地乡绅这股势力不可小视,他第一次见识到了民族主义这头巨兽的能量,心想以后真要推翻清廷,可以利用汉人的这种力量,最后,他只得劝李提摩太等传教士离开河南。

李经述办完河南赈灾的大事,从水路坐轮船赶回天津。到了天津,李鸿章已经开始调集全国的粮食救灾,这时,大清的**体制还显示出了巨大优越性,盛宣怀的招商局不计成本将全国的轮船都投入运送粮食当中,李经述把北洋水师的军舰也拨出十艘来运粮。

到了第二年,这场巨大的灾难还在蔓延,波及北方过亿人口,最严重的山西省,几乎饿死了三分之一,如此大规模的饥荒让李鸿章也疲于应付,陷入了悲观的情绪中,他对李经述说:“朝廷日事祷祈,靡神不举,而片云不起。若明年清明前后仍不获甘霖,数省生灵,靡有孑遗,我辈同归于尽,亦命也夫!”

李经述趁机给李鸿章提了五条建议:接受洋人慈善机构和在华教会的捐赠,刺激江南的乡绅走出门救灾;让盛宣怀的招商局积极引外资,雇佣灾民大修铁路,另外鼓励民间商人多开办生丝厂、陶瓷厂等工厂,雇佣灾民;加大“捐纳”力度,也就是说公开拍卖一些非实际掌握行政权力的虚官职;另外,施行大移民计划,三年内,迁徙二百万灾民入朝鲜,一百万灾民到台湾,二百万灾民到越南,三百万人到菲律宾,五十万灾民到琉球等地拓荒,初期从国际市场购粮食。

李鸿章说:“这么大的移民计划,英吉利和美利坚等国不会反对吗?还有,越南、朝鲜这些附属国好说,菲律宾被西班牙人占领,我们怎么移民过去?”

李经述说:“父亲大人放心,孩儿已经派人跟菲律宾的苏丹联系上了,作了周密部署,只要您一句话,北洋舰队灭了在马尼拉的西班牙舰队,收回菲律宾,将菲律宾变成中国的行省,我有八成把握。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中国的附属国,中国先移民过去,形成事实占领,您再去和列强周旋,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他们估计也就例行公事抗议一下。中国刚战胜了法国,应该没有哪个国家会为了大移民这事和中国开战。”

李鸿章还在犹豫,尤其是和西班牙开战占领菲律宾,李经述苦劝李鸿章道:“菲律宾这种地方,矿产资源丰富,菲律宾的女人还可以出口到欧洲当佣人,菲佣可以为中国赚大钱,中国不占领,列强迟早也会占领。把菲律宾收归中国,可以单独设置成省,也可以划归福建省管辖,对中国百利无一害。和西班牙这一仗会打得很值。”

李鸿章最终还是答应将李经述的建议上奏清廷,为了避免数以亿计的灾民造反,重蹈长毛之祸,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 ; ;

第十章 夺取菲律宾(1)

这场大灾荒举世罕见,李经述建议李鸿章借机占领菲律宾,把华人迁往当地,形成事实占领。为了取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容雪的《华报》将中国的大旱灾如实报道,《申报》随后也派记者加入其中。

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李经述还邀请《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报纸的驻华记者去灾情一线报道,很多来中国的传教士也被允许加入救灾的队伍。在媒体的鼓动下,南洋、日本、美国的华侨捐款捐粮,一向坐等灾民上门的江南士绅们,也主动走出家门,深入到华北灾区腹地救助,救灾华北俨然成为中国全民的自发行动。

清廷中,反对大移民的守旧官僚也不少,比如翁同龢,他认为“饿死事小,民众失节事大”,李鸿章拿“重蹈长毛之祸”吓唬他们,慈禧太后第一个出来表示支持,因为太平长毛对于她来说,就是噩梦,她老了,再也不想经历成天提心吊胆的日子。清廷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调动全国的资源和力量来做这事。在李经述的建议下,盛宣怀在上海牵头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盛宣怀担任第一任会长,李鸿章担任名誉会长,发动全国商界人士赈灾。美国、德国、英国也对中国的大移民计划表示“理解”,中国四万万人口,不往他们的国家或殖民地移民,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为了显示西方文明和人道主义精神,还租大船给中国,帮助救灾。

对于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李经述建议李鸿章先下手为强,速战速决,因为美国、德国也对菲律宾有所企图。李鸿章问道:“现在新式淮军一共六万,除去驻守直隶、新疆、内蒙、东北等地的军队,能够外派的淮军大约有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