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李世民的领导力 > 第二十二章 人治(第2页)

第二十二章 人治(第2页)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的长安,时值金秋,室外凉风习习,花落缤纷。太极宫里的两仪殿里却热气腾腾,酒气熏天。这里聚集着当时大唐最有权势的人:一手遮天的皇帝,以及虽然称不上“一手遮天”却也可谓是“一手遮阳”的人。只是,在有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心情是忐忑的,是心神不宁的。

那时候,他们一个个要么涨红着脸,要么脸色苍白,相同的是,全都冷汗直冒。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在那一刻都在猜测,猜测着他们里面那最有权势,能一手遮天的皇帝接下来会做什么。因此,他们全都屏住了呼吸。

这样的寂静在那热气腾腾的菜香以及熏人的酒香面前,显得那么的不协调。没办法,寂静来得太突然了,是那种在欢闹和嘈杂声中的戛然而止。

刚刚开始的时候,那里还热火朝天,权贵们有互相调笑的,也有相互敬酒的,更有互不服气,看不顺眼的……总之,那时候虽然空气有些紧张,但还算和谐。只是当“唱功名”结束后,各种不服气和不顺眼的加剧,有人剑拔弩张了……

正是这剑拔弩张,让坐在中间的唐太宗原本那微笑的脸沉了下来,一席话结束,两仪殿里的空气变得异常。

唐太宗到底说了什么呢?

他说:“虽然叔父首先响应义旗举兵,可也是为了自谋出路,避免灾祸降临。之后,叔父在与占据山东的窦建德作战时,全军覆没;在与纠集余部的刘黑闼作战时,叔父又丢盔弃甲,丢下士兵自己逃脱。可房玄龄等人呢?他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使大唐江山得以稳固,论功行赏,自然在叔父之上。叔父是皇族至亲,朕这才没有吝啬,奖赏于你,但却不能徇私滥情,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

这通话够严厉吧,又说给谁听的呢?不是别人,是淮安王李神通。

能当着重臣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很明显是动了怒,很不客气,也毫不留情面了。之所以这么做,除了给叔父淮安王李神通敲敲警钟外,还想给在座的另一些人一些警告。意思就是:都小心点儿,别太过分了。太过分的话,任你们是谁,我都不留情面。

淮安王李神通可谓撞在了枪口上。

这天,唐太宗在两仪殿宴请重臣,原本是为了给他们论功行赏,也就是说,是好事,喜事。可在座的重臣里,自诩功高者不在少数,个个都以为自己应该是首功。可结果呢,功名一唱完才发现,首功给了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

失望、羡慕、嫉妒充斥着现场。

那天,公布唱名的是陈叔达,在美酒佳肴下,在他中气十足地念出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的名字时,在座的部分人的脸就黑了下来,当功名全部“唱”完后,刚刚还显得其乐融融的场面消失了。不过,虽然有人不服,可那不服还只是放在心里,即便不会掩饰,也已体现在了脸上,可并没表现在语言和举止里。

对唐太宗来说,这个功名很公平,因而才说:“朕分等级对你们的功劳进行赏赐,如有觉得不妥,可以当面说出来!”

这是唐太宗的一句客气话,或者说是场面话,谁料却被尉迟恭、程咬金、李神通等人当了真。

程咬金是粗人,也是急脾气,直肠子,心里不爽就要说出来。在他刚要张嘴时,被虽为粗人却能粗中有细的秦叔宝拉了一下,并给他先使了个眼色,然后摇了摇头,意思让他不要多话。于是,程咬金将到了嘴边的牢骚话又硬生生地吞了回去。不过,想说的话没说出口,心里还是很难受,只用那愤愤不平的眼光,看着房玄龄和杜如晦。

唐太宗那时很自信,自信自己的论功行赏是公平公正的,是不会有人有意见的,也就面带微笑地扫视了一遍众人,准备说“既然大家觉得没有什么不妥,那就开怀畅饮吧”时,有个人却不识趣地开口了,这个人就是自恃功劳最大的尉迟恭。

尉迟恭当时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时,尉迟恭身边坐着的是任城王李道宗(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李道宗发现陈叔达唱完功名后,尉迟恭变了脸色,眉毛一耸一耸的,鼻孔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响,双拳紧握,便知他一定动了怒,出于好心,也就想安慰他一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