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晚清战争时间表 > 第十五章 努力学习明治维新 袁世凯最终将大清引向立宪改革(第1页)

第十五章 努力学习明治维新 袁世凯最终将大清引向立宪改革(第1页)

袁世凯用实干成为大清改革“第一人”

从事实上说,老袁的这张改革成绩单是很了不起的,他开创了一项项的改革纪录,以至于我们在接下来的讲述中,不得不出现很多个“创始人”“创办人”“鼻祖”“第一”之类的称号。而这些纪录实在是太长了,本人在这里尽量做一下精简,希望能够从五个方面来展示一下这张成绩单,它们是:法治建设、军队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经济领域改革和地方政治体制改革。

说到法治,离不开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公检法。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三大领域的近代化改革,竟然都与老袁有关。

先来说“公”。我们知道,在过去,军警是不分家的,上前线浴血杀敌的是士兵,到菜市场追着小偷到处跑的也是士兵,中华大地上一直没有“警察”这个分工明确的职业,是老袁第一次让它来到了大清,但其实他也是被逼的。

天津之前被八国联军占据,根据《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从京津撤军,但山海关至京城铁路沿线要地由洋人驻军。洋人保留了这条从海上抵达京城的快速通道,在交还天津时,又规定朝廷不得在天津以及环天津20里内驻军。老袁觉得这很不是滋味,由于外贸的发展,自李鸿章时代起,天津就已经成为了直隶的新省城,是直隶总督衙门所在地,老袁要去天津办公,还不能驻军,更重要的是天津是京城的门户,山海关经天津至京城战略要地都被占,洋人很快又能兵临北京城下,国防安全形同虚设,怎么办?

在仔细研究了日本等国的情况后,老袁终于对“警察”产生了兴趣,于是想出了一个“化兵为警”的办法,让一批新军集体转业为警察学员,接收天津时这批警察队伍就入驻了。洋人有意见了:不是说好不让驻军的吗?袁大人大方地告诉他们:我带来的不是军,是警,这还是从贵国学来的!请各位仔细想一想,在各地驻警是不是国际惯例?

洋人一想也是,这确实是国际惯例。在强大的国际惯例面前,洋人也就没脾气了。老袁在天津驻警成功,还派驻到北塘、山海关等地,以“警察”的名义保护天津和周围国防要地。

后来,国防无大事,老袁就开始认认真真地发展警察事业了,毕竟最初那支队伍只是拿来应急的,所谓“化兵为警”也只是这么说说而已,老袁才不会把辛辛苦苦练出来的新军都拿去当警察。他当时派人也在民间招募了一批警察学员,其中竟然包括之前在大闹的义和团。老袁派人半动员半强迫地让这些义和团员穿上警服,拿起警棍,从之前干打砸抢烧工作转变为维护秩序的警察。这就是说,老袁创立的我国第一支警察队伍里,不仅有军人,竟然还有曾经造成社会动乱的流氓和杀人犯!这自然是良莠不齐的,随着组建工作的深入,天津的巡警进行了专业的升级改造,发展出马巡(骑警)、河巡(水警)、暗巡(便衣)和消防队,和之前的“兵”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

到了1905年,趁着京城里发生出使五大臣被革命党人吴樾自杀性炸弹袭击事件,袁世凯上奏慈禧成立了大清巡警部,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安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打击犯罪的中央部委,和以前的兵部有着本质区别。当然了,不出意外,巡警部既然是老袁发起成立的,这个部委里就被老袁安插了很多亲信,他们表面上负责大清公共安全,暗地里可能还有人替老袁收集朝廷的情报和通风报信,看来老袁创立我国史上第一个巡警部,比他创立的史上第一支警察队伍纯洁不了多少,因为里面还潜伏进了特务。

好吧,虽然队伍不怎么纯洁,但多个第一,老袁已经无愧于我国警察界的“鼻祖”这一光荣称号。

接下来就要说到“检”和“法”了。明治维新前,日本的情况和大清类似,洋人在日本犯案只能由洋人审理,享有治外法权,明治政府意识到,只有日本的司法体系先做出改革,与西方宪政国家接轨,才有可能通过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于是明治政府开始了实实在在的司法改革,比如废除刑讯逼供,建立四级三审制,确立司法独立原则,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等等,并于1899年彻底废除所有西方国家在日本的治外法权。

在学习借鉴日本经验后,1907年,老袁治下的天津先后成立了天津府高等审判分厅、天津地方审判厅和乡谳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地方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再加上朝廷的大理院(全国最高法院),已经在大清建立了完备的四级三审制,同时还在天津设立了检事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检察院。不过,机构是学来了,但相关的原则在大清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比如刑讯逼供并没有被彻底废除,司法也没有真正独立,审案子的虽然有了专门的人员,不再是知县老爷,但知县老爷仍然有门道去干预审案的结果。不得不说,老袁的手里虽然诞生了我国第一套近代地方司法、检察系统,但他也没有斗得过传统。

接下来,我们要说到老袁的老本行——军队改革。这方面他比较有经验,所以整个大清的军队改革实际上都是他负责的,他也兼任了朝廷练兵处会办大臣。老袁参照德、日等国的做法,把大清的军队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个序列,规定常备军服3年兵役后退为续备兵,又三年为后备兵,再三年退伍为民,但遇有战事,这些人又可以征调入伍。这是我国军队史上第一次有如此科学的梯队化设置,但更加科学的是具体到每一支军队的改革。

大清之前的军队都是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每营为500人左右,若干个营再组成规模再大一点的军队,编为前路军、后路军、左路军、右路军、中路军之类,而且在兵种上基本都为步兵。这在拿着长矛大刀对砍的时代还可以,但已经完全不能适应以步枪大炮为武器的大规模战争需求了。于是,袁世凯负责编练的新军开始把基本建制扩充为——“镇”(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师),人激增到12500人左右,镇下面依次设有协(旅)、标(团)、营、队(连)、排、棚(班)。每镇以步兵为主,同时设置炮兵、骑兵、工兵和辎重兵,很显然,在扩大基本建制的同时还考虑了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需要。

到1905年,袁世凯练成新军6镇,这已经是大清最重要的一支国防力量。当然,不出意外,老袁又在这些军队里培养了大批嫡系军官,他们就是后来的“北洋军阀”。

在教育领域,没有中过举的袁大人最重要的改革,自然是在1905年联合张之洞等人奏请朝廷废除科举了,不过袁大人并不是仇视高等教育,他也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总督直隶期间创办的各类新式学校简直数不胜数,比如南开学校,这是今天南开大学(著名校友周恩来)的前身;陆军大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军事类大学;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著名校友蒋介石);北洋法政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法政专科学院(著名校友李大钊)。更加难得的是,老袁还热心女子教育,比如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子师范学堂(著名校友邓颖超),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子医学校,等等。

经济领域的改革应该是老袁花费心血最多的地方,他规定,直隶新官员上任之前一律先去日本学习考察3个月,回来后通过考核才能上任。这确实很有效果。直隶工艺局、实习工厂、劝业铁工厂等等,都是这些官员考察学习回来后办起来的,其他著名的工厂还有造纸公司、煤矿公司、洋灰(水泥)公司、玻璃厂等等。实业的发展带动了金融业的兴起和发展,在学习日本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1902年袁世凯命人在天津开办北洋银元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机械化大规模造币,便于流通的银币替代了银两之后,带来了工商业的繁荣。

在多种改革举措并举的情况之下,渐渐地,大清涌现了一个著名的大城市,一个新的改革中心和窗口,它就是天津。史料有载:

1901年,天津有了自来水,而北京直到1908年还认为自来水是“洋水”,怀疑有毒而不敢使用;

1902年,天津有了电灯,又领先于北京;

1906年,天津城内建起了环城有轨电车并通车,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拥有轨道公共交通的城市,领先于京沪。

所有这些“西洋景”,不仅给天津这座城市带来了繁华,更培育了天津的人们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讲究公共卫生等初步的公民意识。正是在得大清改革风气之先的基础上,老袁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大动作——地方自治试验。

所谓地方自治,不是不要中央,而是用法律来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更重要的是,自治是指“民治”而非传统的“官治”。公共事务由人民通过并监督当地官府去治理,而不是依赖官府,这就难免要搞搞选举、参政议政之类的事情。总之,地方自治可以看作实现宪政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对这个破天荒的事情,老袁十分重视,在1906年正式启动之后,他先是派人专程到日本学习取经,等他们学习回来后,再派到各个县乡村落,把选举的好处和办法编成白话文,在村头张贴小广告,还要编成顺口溜和戏文在庙会上唱大戏,挨家挨户宣讲,告诉百姓们选举于国于民于己有什么好处,动员他们参与选举。老袁还特意交代这些宣传人员:你们要向老乡们讲清楚搞选举原本就是他们手中的权利,不是朝廷又一次摊派下来的某个任务。看来老袁也很清楚,大清的老百姓们实在是被摊派怕了。

一年之后的1907年,天津首先开始选举。40多万人的天津府先推举了2500多名议员候选人,再正式选出30名议员,包括正副议长各1名,组成“民选”的天津议会。这个从民间选举出来的机构,和天津府是平级的,根据规章,它可以监督天津府行使权力的状况,与天津府共同管理天津的地方事务。也就是说,老袁的选举已经搞到了府这一级,袁世凯专门派人祝贺:“可为天津贺,并可为直隶全省贺,不但为直隶一省贺,可为我国前途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