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穿的很少,郭淮最先感受到的是黄昏前凛冽的寒风,直吹得他战栗不止;然后是一阵阵袭来的饥饿感,饿得他头晕眼花;最后是瘟疫带来的强烈不适,令他不住的打寒颤。
走了不到十里,又累又饿的郭淮终于在耗尽体力之前,找到一座废弃的民居。
民居很旧,很破,并不能遮挡风寒。
郭淮在里面找了一圈,什么东西都没找到。
好在院内还有一个地窖,院外还有一个草垛。
郭淮踩着脚蹬牙子,下到地窖中,在里面发现了一些西北地区独有的粮食和生果。
为了不引起蜀军的注意,郭淮没有生火做饭,而是吃了一些生果充饥。
之后,在地窖里对付了一夜。
第二天醒来时,已是中午时分。郭淮爬出地窖,在民居中又找了一圈,这次运气不错,在床底下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壶、一把崭新的匕首,一套崭新的弓箭,还有一把崭新的佩剑。
甚至,走出民居后,他还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头正在吃草的小毛驴。
郭淮看了看身上的装备和不远处的毛驴,心里疑窦丛生。
可观察了一遍周遭却一无所获,不远处的紫山高不见顶,积雪皑皑;四下里空旷无比,附近并没有一个活人。
郭淮摇了摇头,穿过杂草来到山坡上,将驴子牵在手里,循句向东而行。
数百步外,便是折向而下的石羊河,郭淮趴在水边“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水,然后洗了把脸,草草整理了下仪容,靠坐在一个大石头上沉思起来。
现在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距离蜀兵焚烧他已经过去他整整一天,武威城方向安静如昨,什么动静都没有,四下里也没有任何异常。
郭淮断定,那两名士兵并没有发现他从大火中逃了出来,因此也就不会有大队人马对他进行搜捕。
换而言之,他现在在马谡及数万蜀军眼里,已经是一团灰烬了。
这个结果令郭淮很是兴奋了一会,
但很快就又冷静了下来。
意识到自己目前处境仍不容乐观:此地距离武威城太近了,如果有蜀军士兵偶尔经过此地,发现了他,即使认不出他是谁,也会把他当做患有瘟疫的百姓当场杀死,或者通报上去。
所以必须尽快离开此地,回到陇右,回到魏国,才是万全之策。
但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
根据魏国律法,一家人之中如果有人患上瘟疫,官员五十日内不得上朝,百姓不得随意走动。
倘若五十日后该官员(百姓)安然无恙,所有限制才可以取消。
因此,回归魏国的第一前提是,患了瘟疫五十日不死,因为五十日不死,就可以肯定此人是从瘟疫中存活了下来。
通常得了瘟疫的人,几天内就会迅速死去。
而存活五十不死,就意味着此人不但活了下来,还对瘟疫产生了抵抗力。
郭淮扳着指头算了算,距离自己染上瘟疫才过去三十天。
于是缓缓起身,一手牵驴,一手拿剑,沿着河水向着下游走去,寻了个河道开阔,水流缓浅的地方,趟过河水,骑上毛驴一路向东。
就这样,到了红日西斜的时候,他终于来到了官道上。
这条官道是武威郡通往天水郡的唯一大道,宽有两丈左右,因为战乱和凉州人烟稀少的缘故,沙石路面上荒草丛生,鲜少有人行走,道路两侧的荒草足有半人多高,几乎将本就不宽的道路给遮蔽住。
又因司马懿前不久才率数万大军走过此路,路面上的杂草都被踩得扁扁的,贴在地上。
郭淮骑着小毛驴,沿着这条路往东走了十多里,爬上一个山坡,转过一个大弯,发现不远处的山脊上坐落着一个类似于山神庙的建筑。
“要不要在此地住一夜再走?”
郭淮犹豫了下,又谨慎地观察了一会儿,发现附近似乎没有人居住的痕迹,于是牵着驴子走了过去。
庙门上挂在一块被风化到不成样子的木匾,依稀能看到上面刻着八个字:
“游家祠堂陇西分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