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战国野心家人物介绍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冢中枯骨(第1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 冢中枯骨(第1页)

墨家选择在鄂城以北邾城地区和楚国筑垒相抗,也是因为此地的特殊地势。

楚国的淮北中原的封君想要支援,不可能翻越大别山,就算翻越人数也不能太多。

既不翻越大别山,就得攻下被墨家占据的淮河重镇作为枢纽,那边的事不归六指这些人管,相信留在泗上江淮的那些军队会给他们看护好侧翼后方。

申公和鸠兹国的这支援军,应该是短期之内楚国主力所能依仗的最后一支援军了。

现在第六师的严守、再加上楚国震惊的在沙洲守卫的火炮数量,以及墨家数日之内攻破鄂城大冶的行为,都让楚国相信墨家将主力转移到了江南岸。

实际上驻守在沙洲的只有第六师,连一同进驻的那个战斗工兵旅也只留下了两个连队后规建于江北了,楚人猛攻不下,按照以往的经验判断那里必有墨家主力。

这样一来申公和鸠兹国的位置也就不再重要,不如将这一支掩护侧翼的兵力朝着主力汇聚,在此死守。

解悬军的斥候既已控制了巴水以东的战场,巴水上游的水文情况自是知晓。

六指便留下了一共两个师的兵力和后续支援的一些新兵和民兵、后勤等,驻守大营,防备南岸。

主力在骗过楚人之后立刻集结北上。

他亲带了唯一的一个成建制的骑兵师、两个步卒师、和一个阵战炮兵旅先行北上,后面的主力集结靠近,分批渡河。

巴水上游自有非是激流之处,六指命工兵扎好浮桥后,骑兵立刻渡过巴水,直奔申公行军之地。

他命令,若是申公疏于防备,则兵贵神速,趁着申公的兵力没有展开的时候一击破敌。

一个骑兵师有七千多骑兵,申公的部队如果没有展开,很可能一次攻击就会彻底击溃申公的部队。

但若是申公有所防备,则骑兵就在附近逡巡,迫使申公就地转为防御,自己带领的步兵和炮兵会在随后跟上,围歼申公和鸠兹国之兵。

后续主力则要稳扎稳打,修筑正式的浮桥,还要占据山头扎营安寨,做好楚国大军移动的准备。

同时又遣派了一支精锐的先登营连队,在过河之后骑马机动,奔袭邾城方向。

沿途若遇到楚人辎重运输队伍,人少则袭杀、人多则撤走,惊吓楚军威吓屯粮后勤以及后撤必经之路。

距离楚国大营还有五十里之处,申公和鸠兹国的军队正在前行。

这不是楚国的王师新军,而是一支当地的县兵农兵,有着很明显的旧时代的残余。

战车、辎重车、乘车为阵,辎重车上装满粮草,徒卒缓缓跟进。

唯一与之前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些徒卒装备的是火绳枪,比之以前的弓手数量而言,火绳枪和弩一样,都是井田制崩坏之后乡射体系瓦解之下对于投射兵种需求之下的最佳选择。

申公手中能用的兵力就这么多了,之前墨家攻取了淮南数城之后,申公也曾立刻派兵救援,但却被引入陷阱全灭,使得淮北之封君再也不敢以数千兵力救援。

不敢以数千兵力救援,那就只能等待各个封君集结兵力组织大军,而组织大军就需要时间,墨家的那一次附近为泗上争取了最需要的时间。

虽然只消灭了数千人,但其战略意义极为重大,使得封君认为墨家机动性太好以至于数千人的快速支援那就是投肉以打狗,不敢轻动。

如今申公帅军过三关而抵鄂地,屯兵于鸠兹,加上征调强征的鸠兹国的千五士卒,这就是他所能拿出的全部力量了。

加上他本部的两师之兵,也不过一万七八千人,其中敢战勇战之兵最多不过三千,剩余的都是征调的农兵。

申地作为楚国重地,申公也算是楚国老牌的世袭贵族,对于征战之事还是有些经验的。

解悬军骑兵师的突袭并没有成功,被斥候发现后,申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扔掉了大约千人之后,将战车环绕结阵自守,解悬军骑兵师难以攻破,只能在附近逡巡监视。

但申公的这一支援军也就不能动了。

有这么一支骑兵在附近,动起来就是死,只有结阵,等待楚国主力来救才有机会。

他临水结阵,使得军士没有被断绝水源渴死之虞;辎重车上也有粮食,大军坚守十日当无问题。

军营之中,申公并不慌张,轻抚长髯,与一众将校道:“为将者,不可不知阵。知阵者,不可不知结阵、不可不知破阵。知攻方可知守。”

“我军行,敌疾袭,必结以圆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