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笑着,用手抚摸着袁华头问道:“今年几岁啦?”
“六,六岁。”袁华结结巴巴的说道。
“真乖,走,老师带你进教室。”说完,王老师领着袁华两父子走进教室。
在教室里,进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木桩,上面铺着一张张宽长的木板,一张木板前坐着四人。
这就是书桌,教室里此时已经来二十几人,王老师站在门口大声的说道:“家长们,咱们这届一年级学生总共是三十二人,等一会人齐,我就带着大家去领新书。”
底下的孩子,听到领书消息,忽然叽叽喳喳讨论起来。王老师任他们说着,转身到大门口迎接学生。
直到下午,全班都齐后,王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去校长住的地方领书。
这些书都是刚从乡小学里用马驼过来的,因交通不便一般都是村小学的老师去乡里领书,然后用马驼回村小学里。
袁华他们的班级领完书后,下午四点已放学。袁华背着新书兴高采烈的往回家的路上奔着,他此时迫不及待的想跟自己母亲分享下,今天的发新书的美事。
村里的小学,离袁华家有三公里远。这所学校是乡政府号召村委会盖的,学校并不大,也就两排土坯房。上面一排是给学校的老师住,下面一排是教室,中间有个三十多平米的院坝。
这学校建筑就像是一户人家的样式建造的,中间有道大门。走出大门后,就是一个大约有五十平米的泥土操场。
这看似不起眼的操场上,还特意修着木结构的两个篮球架。除去篮筐是铁,其余的都是木头造成的,平时孩子们都聚在草坪或是操场上玩耍。
草坪还有另外的一个用处,就是学校下午时,如果天晴,老师就带着学生们到草坪上来做作业,顺便晒下太阳。
在这村上的教师也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些是读完高中后,在乡政府的组织下成为民办老师。随后乡政府还特意组织这批回乡教书的老师们进行定期培训,安排学习新的一些知识。
村小学是建立在一座山坡上的,学校附近没有住民,周围都是一片片的玉米地。当初选学校是因为只有这地方有块大平地,适合盖这所小学。除这地方,周围方圆几十公里都是些偏僻或是陡峭的地形。
村小学一直都是用这种教育方式,把一批批学生读完四年级后,就送到乡政府附近的小学去续读两年。
乡政府附近的小学是一所比较完善而且各方面都比较全面的小学,学校提供住宿,提供一日三餐,而且学费也不贵,这也是政府特意关照偏远山区的政策。
读完这里的小学后,就能顺利毕业。毕业后的学生看学生成绩来选学校,在潘西市里,有十多所初中,分别是,市一中,市二中。。。到市八中。剩余的学校分别是一所贵族学校,一所实验中学,另外还有所市民中。
一般在偏远地区过来的学生,基本上都在读市民中。因为市民中政府大力扶持,一来学费便宜,二来有各种助学金。
家庭贫穷的人家,都希望自己孩子都在市民中顺利度过三年。能考上大学最好,考不上就出去打工或是去入伍啥的。
袁华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时常拿到全班第一。这让袁华父母在邻里乡亲面前很有面子,邻居们平时农忙时,偶尔就提到袁华成绩好怎样,怎样,这让袁华母亲一脸自豪。
时间转眼就过去,今年该上五年级,这意味着要去乡小学里去寄读。乡小学里,学费也贵些,学费是一百二十块,加上住宿费八十块,生活费每个月交五十。
对袁华来说,升学是好事,只不过对袁华父母来说,这事已经难住。因为弟弟妹妹,今年也要村小学去念书,弟弟妹妹学费是够,只是现在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目前的困境就是没钱供袁华去乡里念书。
眼看明天要开学了,袁华现在还不知情,只是激动的幻想着去乡里读书的场景。在厨房里,袁妈在坐着饭,袁父也坐在灶台旁,烧着火,脸上挂着一丝焦愁,随后看眼前切菜的妻子。
缓缓的开口说道:“我打算把咱们家的那头猪给卖掉,我听说村里张平家要买头过年猪。”
袁妈听到丈夫说的话,瞬间放下手中的菜刀,皱着眉头望向灶台边上的丈夫开口说道:“把过年猪卖掉?那过年我们吃猪粪?”
袁父无奈的摇摇头,手快速的摸进口袋里拿出一支烟,用火钳夹住灶里的火炭,点燃烟。吐出两口烟雾后,低下头经过短暂思索后,望向妻子,妻子又拿起菜刀继续切菜。
过会儿后说道:“卖吧,明天开学,孩子成绩好,不能不上学。过年猪,我让我爸家先拉一头小猪过来养着,后面有钱再给他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