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海边的百姓是没有这种烦恼的,他们守着海,吃的海味都是咸的,所以对盐的需求量不大。不过也没有制盐往外卖的意识。
而且据晏卿观察,海西的地形平坦,并且风很大,光照充足,终年炎热,降雨也不多,正是晒盐的最佳地形和气候。
“这好办,咱们可以自己制盐。”晏卿笑道。
“自己制盐?”徐老大有些惊讶,“晏卿,你是说咱自己煮盐?那可更花钱了,又废锅又废柴的,还不如买的划算。”
晏卿摇头,“不是煮盐,是晒盐。我在船上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件事:甲板上不知谁放了半盆海水,在太阳下暴晒了半个月,结果水晒干了,里面剩下了一层盐。这跟煮盐是一个道理,把海水里面的水煮干了,剩下的就是盐。太阳晒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徐老二点头,“对对,我也发现过,咱们在海水里泡过的衣服,晒干了上面还有一层白色的盐巴呢。我看这晒盐还真有可能。”
“而且不需要用柴禾也不需要用锅,光靠风吹日晒就行了!”晏卿道。
这话让大家十分心动,除了海水,旁的什么也不需要,只靠风吹日晒就能制盐,上哪找这样的好事啊!
“那咱们要怎么晒?把家里的盆都接上海水,放太阳底下晒?这也晒不了多少吧?”徐父问。
“这样太慢,得多少盆才能晒的够用啊?我觉得可以挖个大池子,蓄上海水,反正晒一盆也是晒,晒一池子也是晒。”晏卿不动声色的引导着。
“咦?这是个法子,我看这样行。如果晒出来的盐多了,咱们吃不完还能拿去卖!”
“卖盐啊,那可更赚钱了!”
……
一家人兴高采烈的讨论着,仿佛已经看到美好的生活在向他们招手。
正在这时,门外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谁啊,这个时候过来?”徐母一边说,一边走过去开门。很快,她领着一个黑瘦的中年妇人进来了。
妇人身形瘦小,干瘦如柴,一身打满补丁的衣服,轻飘飘的挂在身上,让人感觉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脸上的皮肤和大多数渔民一样黝黑皴裂,并且看起来格外憔悴。
“晏卿,这是你春香婶,说是来找你问点事。”
“啊?春香婶?你怎么来了?快坐。”如果不是徐母提醒,晏卿根本认不出来这是春香婶。
记忆中春香婶十分爽朗爱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身笼罩着一股化不开的死气。
春香婶顾不上坐下,直接开门见山的问,“晏卿,你跟水生都回来了,那我们家栓子呢?栓子没跟你们一起回来?你们是分开回来的吗?”
晏卿心头一震,立刻想起了被他忽略的事。
栓子是被雇去带路的那十人之一,跟原主和水生都是徐家村的。另外七人是隔壁两个村子的。
他穿来时,栓子等人都已经去世了,所以他印象不太深刻,一时没想起这茬。
现在被栓子他娘问起,才想起这件事。他沉默着不知道该怎么告诉春香婶这个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