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基也是自视清高,嫉恶如仇,不懂得或者说不屑于去搞好和皇上的关系,加上和李善长多有不睦,立国之初就因为立法的问题数次在朝堂上公然争吵,这更是让他遭到了淮西党的排挤。
这些年,刘基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抱负,却不得以施展。
渐渐地,刘基就有些心灰意冷,萌生退意了。
直到那一天,朱元璋带着他去见了朱辰,一切就都悄然发生了改变……
刘基并不知道朱元璋会想那么多,不过远离朝堂,回到松江特区的他仿佛蛟龙入渊,一下子回到了自已的舒适区。
因为在这里,没有朝堂上那么多的尔虞我诈,不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是可以脚踏实地的做事,施展抱负。
所以,甫一回到松江特区的刘基便马不停蹄的开展股份制合作的事宜。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
想要参与进来的民间资本,热情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高涨。
纺织业是一个收效很快的行业,从棉花到布匹再到销售,并不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现在整个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朝廷放开让民间的资本参与进来,资本逐利,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
刘基发售的三万支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
大明朝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纺织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经请示朱元璋,最终叫做四海纺织集团,寓意走向五湖四海。
松江特区的纺织产业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难题依旧还是棉花的产量跟不上。
纵然已经全国各地的去收购棉花了,但依旧不够四海纺织集团这头巨兽吃的。
这头巨兽吃下的是棉花,吐出的是银子,没有人不着急这头巨兽吃不到棉花了怎么办。
股东大会上,刘基果断提出了走向海外的建议,得到了股东们的一致赞同。
这一次,刘基不再是一个人了,而是所有股东群策群力,策划从海外搞棉花的事情……
而朱元璋就是一个人在头痛了。
说句实话,相较于纺织和煤炭,他现在最想做出来的是枪和炮,而想要做出这两样东西,就必须要有好的钢铁。
朱元璋年初做预算的时候,要求户部划拨出一百万两银子,五十万两给了朱樉去搞煤炭,另外五十万两自然是想改造钢铁厂,搞焦炭炼铁。
但是他实在是想不到让谁去主持这件事情了。
让老三朱棡去?
可是朱棡过了年才十四岁,十四岁还只是个孩子啊,让一个孩子去主持这么重大的事情,怎么想都不靠谱。
可是总不能让他的标儿去吧?
朱标现在承担着朝廷这个中枢的大大小小事务,肩上的担子比谁都重,朱元璋现在想着的都是帮他减负,哪能再给他加上担子?
朱元璋想来想去,能够想到的竟然是当初被他下诏狱的叶伯巨。
叶伯巨本是平遥训导,颇有学识和才干,当初上书反对封王,差点儿被朱元璋当场射死。
不过,朱元璋能想到的还有一个人。
那就是朱辰。
“如果能把朱辰拉过来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