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过来把麦克风别在我的衣服上,又把小黑盒别在我身后。
“123123,”我知道这是要测试一下麦克,所以很配合,“听得清吗?”
工作人员按着耳返点头:“清楚,小姜老师,盒子放在这里难受不难受?还用不用再调整一下?”
我认真感受了一下然后摇头:“不用了。”
摄影师看了看画面说:“小姜老师,麻烦往右边调整。。。。。。20度左右,后背再稍稍挺直一点。”
我依言照办后,想了想,又轻轻往右偏了一点肩膀,以眼神询问摄像师。
摄像师比了一个OK的手势:“小姜老师,就这样别动了,很完美,无论是三角构图还是入金比例,都无可挑剔,您镜头感真好。”
我不好意思笑了一笑,不知道怎么接话,所以干脆不接了。
采访的地点还是郑哥的总统套房里的会客厅。
因为这几天都是在这里采访的,酒店同意以后,助理们把房间的绝大部分家具都挪开,地毯卷起来收好,所以没有任何不该入镜的东西。
会客厅现在乍一看乱糟糟的,里面充斥着各种器材箱子和电线,人走过如果不注意会被绊的很惨。
收音设备和监视设备在走廊里挤着。
但化妆和服装不能也放走廊,只好勉强也塞进会客厅里。
为了与这个采访配合,造型师和黎玲商量着给我定下了好几套衣服,因为采访要拍照片,根据后期文字,需要更换衣服拍摄硬照进行一个深度搭配。
不是不能用旧照片,但问题是,我过去是素人,公司都是新成立的,根本没有所谓的艺人照片库,无从下手,只能现用现拍。
黎玲若有所思道:“看来是时候给你联系摄影师拍一批照片放在公司里了,就算这回用不上,后面也肯定能有用到的时候。”
《京市财经杂志》这个采访不但会登上纸质杂志,他们还有网络栏目,在纸媒基础上,网络栏目也有一批固定粉丝跟读,所以黎玲很是重视。
但纸媒和网媒的办理方式截然不同。
纸媒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只要深耕一个领域,能够做到言之有物,确保杂志的纯度,就不愁没有销路。
网媒则不然。
现今流量为王,在网络上,不能只靠那一小堆固定读者,网媒必须要做到留住每一个眼神,做到让人路过瞥一眼就能点击进去阅读的程度,这才叫成功。
除了一些毁三观的震惊标题,用美女作为封面照片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所以《京市财经杂志》从开始网媒之路时,就会选取型男靓女作为嘉宾,我只能说创办者非常有头脑和眼光,不仅能看出纸媒的黄昏,还能在网媒闯出一片天,是当之无愧的能人。
采访视频里所有参与过的嘉宾都是口齿清晰,眉清目秀,聊天言之有物又不惹人反感,能做到这点,选取嘉宾的工作人员也很有些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