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诸葛家族的亲戚关系 > 15 章(第1页)

15 章(第1页)

一下雨淮河就要涨水,一直淹到寿春城下。所以诸葛诞看见司马昭在城下扎营非常高兴,他得意地说道:「这下我不用动手敌人就玩儿完喽。」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从司马昭扎营开始,就一滴雨都没下,是少有的大旱……

寿春城中存储的是足够十万大军吃一年的粮食,可现在城中有十八万人,吴国看来也使不上什么劲儿了,天公又不作美。诸葛诞手下的得力干将蒋班等人认为,东吴嘴上说还会发救兵,实际上是想坐观成败,不能指望他们。现在城中粮食不足,应该趁着人心还没散,拼死一击,突围而出,虽然会有损失,但也能有一部分力量得以保存。可是文钦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他认为诸葛诞率淮南十余万之众来降,东吴不可能不要,三万东吴子弟也被困在寿春,东吴更不会坐视不管,因此主张固守待援。两人说的似乎都有道理,诸葛诞一时拿不定主意,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文钦脾气一直不太好,这回又犯了老毛病,大怒,要杀蒋班。这时诸葛诞也决定采纳文钦的建议,固守待援。蒋班一气之下,跳城逃跑,投降司马昭了。

针对城中缺粮的现状,又吸取淮南二叛时北方士兵士气低落,容易投降的教训,文钦想出了一个奇葩的主意——将城里的北方士兵统统遣散以节省粮食……诸葛诞和文钦分别是寿春城中两股力量的代表,以诸葛诞为代表的军事集团多数是北方人,现在文钦要遣散北方兵等于是解除诸葛诞的武装力量,那诸葛诞能答应吗?文钦的这个建议的确能够缓解城中缺粮的问题,但也削弱了城中的战斗力,尤其是削弱了诸葛诞的力量,要知道这些北方兵是诸葛诞多年培养的资本,是这次反叛的中坚力量,也是他投靠东吴的最大本钱,如果都解散了那他岂不成了光杆司令?诸葛诞和文钦原本关系就非常糟糕,现在万般无奈联手抗敌,彼此间却一直心存芥蒂,文钦这么馊的主意一提出来,双发积压多年的矛盾终于爆发。诸葛诞觉得文钦的用意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你这混蛋到底安的什么心!?文钦也觉得很委屈,老子好不容想出来的好主意,你竟然不听?文钦一直是有名的暴脾气,说着说着就开骂了。诸葛诞一气之下亲手把他杀了。文钦死了也就罢了,这样的人留在城里也确实是个不安定因素。可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鸳、文虎当时正在巡视城防,得到消息立马要带兵找诸葛诞算账,可他们手下的人数太少,文家兄弟喊破了嗓子也没人愿意跟他俩去跟诸葛诞死磕,按说这已经耽误了不少宝贵时间了,可诸葛诞竟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眼,就这么睁睁看着文家兄弟投降司马昭了,要知道文鸳可是三国后期难得一见的猛将,司马师就是被他吓死的!

魏军得知城中有变,又见文家兄弟前来投降,喜出望外。很多人想到文家与司马昭有杀兄之仇,争着抢着拍马屁要求把这哥俩砍了。司马昭却给这哥俩加官进爵、并且不用他们上阵厮杀,只要他们骑着马绕着寿春城做广告:都来看啊,文钦的儿子投降了都没事儿啊!你们还怕什么啊?一开始,文鸯和文虎一接近城下,城里守军就放箭,不让他们顺利开展反动宣传;可到了后来,随他们在城下怎么喊,城里也没人放箭了。这可能是宣传起了作用,守军已经动摇了,更可能是饿的。

司马昭见状,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下令攻城,城中士兵饿的一动不动,眼睛间或一轮。颇为讽刺的是,司马昭大军刚刚攻入城中,就下起了暴雨,寿春城外一片汪洋……

诸葛诞想带着他的死士们突围,可城外全都淹了,往哪里跑啊?就这样死于乱军之中。他的亲信几百人被活捉,魏军一个一个的问,「投不投降」?只要不投降,立刻斩杀。就这样从头问到尾,几百人无一人投降,都说:「能为诸葛公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

6。了不起的俗人

草根儿出身的诸葛诞,不投亲、不靠友,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在三国乱世的腥风血雨中摸爬滚打,在夹缝中求生存。而且由于诸葛瑾、诸葛亮在吴蜀两国都身居高位,诸葛诞在魏国长年遭受压制,直到两位族兄谢世才得到重用,一路做到了征东大将军、司空的高官。

他办事讲原则,对人事管理制度提出了创造性的合理化建议。对领导,他能够舍生忘死,对部下、对百姓他也深得人心。他这一生和他关系不好的好像只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文钦。

做官、做事、做人都很有一套,诸葛诞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可是与诸葛瑾、诸葛亮相比,他没有崇高的理想,也没有无私的帮助过什么人。他的努力、他的拼搏,归根到底不是为了得到权力地位就是为了保住权力地位。他的得失心太重,这并不能说是他的缺点,只能说是他的弱点。他虽然了不起,但也只是一个了不起的俗人,他虽有大智大勇,却没有大仁大义。

传奇的诸葛家族,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虽然史书记载的只是吉光片羽,却足以使人受益:

不修心性者,难成大事。智勇双全者有敌,仁者无敌。

如何评价诸葛家族?-刘轩鸿的回答-知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