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冯宇,拜见征西。”那面色黧黑之人下马拜倒,说道。
莘迩听领冯宇等骑过来的那军吏给他介绍。
那军吏说道:“明公,他们是太原李基的部将,李基有书信呈给明公。”
莘迩心道:“李基?李基书信?”
莘迩早前给李基去过几封信,李基没有回过一封,可却在这时,遣他的部将送信来至?莘迩不觉心道:“李基这是什么意思?”隐约流露出了个念头,然又不太敢相信。
把自称名为“冯宇”的这人扶起,莘迩上下打量,竟是觉得有些许眼熟,好像此前在哪里见过也似,一时想不起来,也就罢了,问他,说道,“足下是李君部曲?”
冯宇对莘迩是久仰大名,这回寻找莘迩,来回辗转,终於於此地找到了莘迩,此时此刻,他相当激动,亦很想仔细看看莘迩的长相,然因尊卑有别,却是不好抬着脸直勾勾去看,便态度恭敬,回答说道:“是,我等正是李公部将,奉李公之命,呈李公密信与公。”
“李君有何密信与我?”
冯宇解开腰带,却他的腰带上有个暗格,乃打开暗格,小心地从中把李基的密信拿出。
接住李基此信,掩住疑惑和不太敢相信的猜测,莘迩打开观看。
信纸不大,信的内容很短。
短短的几句话:“蒙公不弃,屡致书仆,仆因身在秦土,故不得便回书。今闻公与秦战於襄武,秦兵十万,其势浩大,公如需助,仆愿提兵而赴。”
看完了信,莘迩又惊又喜,种种因此而生的情绪、念头,此起彼伏,杂错胸臆。
先涌出来的念头是:这是真的么?
继而涌出的念头是:李基要反正?
然后涌出的念头是:他不会是哄我吧?
最后涌出的念头是:李基若肯反正,襄武之围解矣!
说来话长,其实时间很短,这些个念头几乎是不分先后,同一时间涌现出来的。
内心诸念横生,莘迩面色不变,他借把李基的信叠住,放回信封的空儿,调整了下思绪,随之,一边把信交给麴令孙,一边笑与冯宇说道:“冯君,李君这封信都说了什么,君可知晓?”
冯宇有一说一,老实答道:“李公写此信时,在下就在边上。李公此信所书内容,在下尽知。”
莘迩沉吟稍顷,命令魏述,说道:“周围设置警戒,百步内不许任何人靠近。”
魏述率亲兵,马上在附近设置警戒线。
莘迩又令左右亲兵、从骑都离开,只留下了麴令孙一人。
冯宇见状,知莘迩是要与他谈李基信中的内容,就叫跟他一起来的那几人也退去远处。
百步范围之内,很快就被清空。
除掉莘迩、麴令孙、冯宇三人之外,再无别人了。
莘迩於是开口,说道:“李君在信中说,愿提兵前来助我,冯君,此话何意?”
冯宇答道:“明公,李公这话的意思,是在说他愿意率并州乞活本部前来相助明公抗秦虏!”
“秦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