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管家下去后,孙敕猜测道:“邵相定是为了侍卫司一事而来的吧。”
“正是。我这有份东西,请孙大人指点一二。”说罢,邵安拿出文书,递给孙敕。
孙敕略微一翻,大吃一惊。邵安写的这份东西,明面是给侍卫司订的规章条例,实则是暗中限制侍卫司的权限。
“侍卫司作为新设的一个司,制度尚未完善。如今参照前朝及殿前司规章,制定个条律,乃是合情合理。”孙敕抚摸着文书封面,不由赞道,“丞相这招,高,实在是高。”
邵安笑笑,由皇帝亲信的隐卫所组成的侍卫司,和前朝那些侍卫司,二者怎可同日而语。然而他偏要参照前朝侍卫司的规章定规矩,自然是把侍卫司的权力给死死打压下去了。
孙敕一边低头翻阅,一边皱眉说:“邵相的条陈虽好,只是……这些条律订的还是太过严苛,皇上那儿肯定过不了。”
邵安早已料到,故而接口道:“所以才要劳烦孙大人帮忙修改一二,再呈予圣上批阅。”
“邵相怎么不亲自上疏?”孙敕问道。
“不了,由你来说,总比我好一些。”邵安一想到现在皇上对他的态度,就头疼。
“下官明白了。”孙敕虽然是足不出户,但也能猜到邵安在隐卫明化一事上,肯定也是据理力争过的。如今邵安不愿上书,估计君臣对峙激烈,邵安进言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们可以适当的让步,但不能太多。你得小心试探圣上的底线,争取到最大的利益。”邵安细细嘱咐道,这才是此事最难办的地方。
孙敕拱手道:“邵相放心,下官定不辱使命。”
※※※※※
养心殿内,皇帝正默默翻阅孙敕呈上的奏折。
“侍卫司侍卫入选者,须功臣之后。正使选拔需经吏部、兵部一审,中书省二审,而后上报。”皇帝随口念了一条,此条看似平淡无常,然而却限制了侍卫司自行选拔的权力。至于功臣之后才能入选侍卫司,则是彻底断了将来隐卫转明的路子。
“正是。”孙敕耐心的解释道,“侍卫司乃皇帝亲卫,关系着圣上的安危。选拔不得不更为谨慎,以防万一。”
皇帝自然不会真的以为孙敕在为自己安危着想,他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谏明一片忠心,朕心甚慰。只是有些条例太过死板苛刻了吧。就像这条,谁说非功臣之后的,就是奸恶之徒了?”
“圣上所言极是,只是侍卫司乃皇家侍卫,若让人人都有机会参选,岂不就乱了套?”孙敕早就想好应对之词,谏言道,“禁军皆由厢军、乡兵中武艺高强者担任,而殿前司又是在禁军中挑选功臣之后,或者是家世清白立有军功者。臣以为,侍卫司可以仿照殿前司,从禁军中选人。”
说了半天,还是从禁军中选人,不能直接插入隐卫。皇帝要再想安排隐卫,就得像四队那样,让隐卫从小兵做起,慢慢爬上来,通过禁军选拔才可。
然而即使这样,像李洪义这种武艺群的,当年也没有入殿前司,只因他并非功臣之后。如今李洪义能走到枢密副使这一步,全是靠积累军功得来的。
“朕以为,家世清白,忠心耿耿者即可。”皇帝到底还是退了一步,加了条“家世清白”,孙敕也不敢逼得太紧,于是默认了。
仅仅数日,君臣之间就已经过了几轮试探与谈判,等皇帝将一条条的审查修改之后,关于侍卫司的条例终于制定出来了。至此,侍卫司事件和平解决,皇帝和百官对此都较为满意。至于孙敕,则因此事而名扬天下,在士子和百官之间声望倍增。
皇帝最后盖玉玺时,望着这厚厚的条例,对身边的陈怀恩说道:“朕看这手笔,不像是孙敕的,恐怕是……哎,他倒是忠心,可惜太有主见了。”
陈公公心里也是偏向邵安的,故而顺着皇帝的话说道:“邵相一心为圣上着想,此举不仅平息了民怨,也为圣上分忧解难。”
皇帝沉默,他内心自然清楚,邵安并无二心。可惜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而相权,生来就是抑制君权过大的。自古以来,君权和相权,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相互对立。
皇帝长叹一声,“朕不是不信他,可是他在那个位置上,朕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