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重楼与什么搭配抗肿瘤 > 第四章 七叶一枝花(第1页)

第四章 七叶一枝花(第1页)

这是一种神奇的本草,名字也十分美丽、十分奇特——七叶一枝花。

肥硕的秆茎呈紫红色,闪着幽光,在不多不少七片轮生叶中,一根细长的嫩茎举起一朵红色小花,这朵花高高地挑起裂柱,绿色花萼被华丽的帐幔般的萼片围着,深红色花蕊绽开一个樱桃小口,隐隐现出红色珍珠般的浆果。尤为神奇的是,七叶一枝花的花瓣,犹如一条条柔韧的丝带,各自弯曲着向外舒展,翩翩起舞,线条优美,婀娜多姿,像是花蕊中小小的花仙子舞动着的彩练。

初见此物,高亦健感到惊讶不已,尽管知道它是用来治疗癌症、治疗蛇毒虫咬的特效药,但他脑海里闪现的不是药用价值,而是这种植物的颜值,是植物花、叶的繁复和组序的智慧。这种神奇、这种惊艳,使高亦健惊叹不已。神奇的七叶一枝花,只有自然之工、上帝之手,才能设计出这么美丽精巧的植物,只有在深山绝岭纤尘不染的幽静环境里,才能生长这样出类拔萃的尤物。这诗意的奔放,这高雅的风姿,这大自然的奇葩,本身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启示。

《神农本草经》对这种本草做了这样的描述:味苦,性寒,归心、肝、肺经。主惊病,摇头弄舌,癫痫,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高亦健想,当年神农尝百草遇见七叶一枝花时,一定也被这种本草的美丽惊到了,所以给它起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

今天,人们给它定的花语是——恩德。

在三公的院子里遇到杨小蝉使高亦健很吃惊,没想到——她还活着,更没想到会在这里重逢。高亦健看到她的眸子是有光泽的,目光是沉静的,神态是安详的。

这是初冬的一个下午,高亦健离开三公院子正准备下山的时候,一个尼姑装束的人走进院子来找三公,高亦健感到这个身影很熟悉,那双清澈而明亮的眼睛也似曾相识,像两枚极其精致的杏核,圆润光洁。是她!怎么会是她呢?

高亦健站在臭椿树下吃惊地望着这个纤细匀称的身影,直到尼姑走到面前时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儿失礼,忙低下头合掌致意。尼姑同时也停下脚步,向高亦健合掌致礼,然后微微低头,迈着碎步快速进屋,走到三公面前,双手合十向三公施礼。三公点点头,接过尼姑带来的竹篮里的草药,然后把一个小小的布袋子放进竹篮还给尼姑。因三公正在为一个山民看病,没有时间说话,只是微微笑了一下,尼姑没有停留,向三公施礼后就退身往外走。高亦健一直站在门口打量着这一幕,三公这里常有僧人、道人来往,这个小尼姑看来是来取药的。高亦健注意到尼姑在经过自己面前时又一次低头合掌,自己也合掌还礼,却没想到尼姑停了下来,轻轻唤了声“高老师”。高亦健惊讶地抬起头,眼前是一张熟悉的带着笑意的面孔——真的是她,杨小蝉!

杨小蝉再度双手合十向高亦健行礼,不等高亦健发问便说道:“高老师,我一直在大愿庵,这一年多是恩人张三公为我治疗、为我配药,我的病情没再复发。三公长者和高老师您的恩德我无以为报,唯有时时为你们祈福。”

高亦健惊讶得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呆呆地望着杨小蝉,她的言谈举止端庄得体,已经是个标准的出家人了。杨小蝉和高亦健对望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挑,露出一丝熟悉的、调皮的、她这个年纪本该常有的笑容。忽然,她伸出左手徐徐展开——掌心里有一团像花一样的红色浆果,是植物花卉凋谢后结出的果实,大小如鸽卵,由十多粒珍珠般的颗粒叠在一起,晶莹剔透,带着寸许长的一节秆柄,断口处还渗着新鲜的汁液,散发着本草的清香。

“七叶一枝花?这是七叶一枝花的种子?”

杨小蝉点点头,把手掌伸到高亦健面前,示意这是给他的,然后说道:“还记得高老师给我摘的那枝蒲公英,您告诉我蒲公英的花语是‘勇敢,顽强,永不止息的爱’,我记住了,这朵七叶一枝花的花语是‘恩德,感恩’。”

高亦健知道出家人不喜多语,从杨小蝉掌心里轻轻拈过那一枚浆果。显然,她给三公送来她采的七叶一枝花,进院后看到高亦健便留下了一枚浆果。

杨小蝉接着说道:“七天后高老师能来大愿庵吗?那天上午住持给我剃度,高老师是我尘世中唯一的亲人了,您若在场,我出家再无缺憾。”

高亦健连连点头:“什么时间?”

“七日后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

说罢,杨小蝉后退三步,再次合掌行礼,之后便出了院门,告别时脸上再次浮出笑容。看到小蝉那熟悉的一笑,高亦健心里一下子明朗起来。院门外还有一个和她衣着相同的尼姑在等她,她们并行向谷口另一条山路攀去。两个身影在灌木丛中时隐时现,渐渐变小,很快消失在山梁后。

高亦健这时才完全回过神来,对于杨小蝉的记忆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小蝉她还活着!不知道她的病是否彻底治好了,但她还活着,看起来精气神尚好。她像一粒蒲公英种子一样,命运的疾风把她吹进大山深处,吹进另一个世界,她就在这个世界里落地生根,坚强地活了下来。

按照杨小蝉说的这一天,高亦健约上司马宁,天刚亮就往大愿庵赶,高亦健懂得小蝉说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山里的太阳出来得晚一些,阳光照进寺院的时候通常在9点左右,高亦健计算好时间和司马宁早一点赶到。这个日子不是周末,再则方逸群和吴唯最近都很忙,没有时间和心思进山,所以没有叫他们。高亦健一路上讲杨小蝉的事情,司马宁感慨不已,对杨小蝉的出家甚感欣慰,说这孩子能在这个世界重生是她的福气。

到大愿庵才8点半不到,太阳也才从东峰的垭口探出头,怕进庵早了打扰尼师们,二人在院墙外抽烟打发掉一些时间,直到看见院里尼姑们开始忙活了才迈进大门。走进庵堂,一个尼姑向他们迎面走来。在这样一个尼姑世界的庵里,两个俗人很显眼,高亦健正琢磨怎么向尼姑解释,杨小蝉出来了。她快步走来对尼姑耳语了几句,远远地向高亦健合掌致意,就进入禅房。尼姑走过来向他二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带他们来到庵堂正殿。

一缕阳光从敞开的东门射进来,整个殿堂明亮起来。不时有尼姑进进出出做准备工作,见到他们二人均合掌行礼,他们亦双手合十默默回礼。少顷,只见年长的住持挽着杨小蝉走过来。听说过大愿庵住持是位年近百岁的师祖,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老住持看上去精气神还很充沛,虽瘦骨嶙峋却双目有神、步履稳健,看见高亦健二人后合掌施礼,并看了杨小蝉一眼,杨小蝉轻轻说:“是我的恩人,他来送我。”住持笑微微地向高亦健和司马宁颔首致意。

杨小蝉不再说话,随住持走进殿堂,有几个尼姑迎上来接住持到莲花椅上落座。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尼姑们都集中到殿堂在各自位置上站定,杨小蝉看着大家为自己奔忙,低头念佛示谢。住持那只枯瘦却温暖的手十分有力地拉着杨小蝉,杨小蝉紧紧相随。住持落座时轻轻按了杨小蝉一下,杨小蝉便在住持面前跪了下来,几个尼姑迅速往两旁退让,数十个尼姑把住持和杨小蝉围在中间。此时,前院和殿堂里阳光满满,早晨山里的太阳特别鲜亮,暖烘烘地拥着众尼。

高亦健和司马宁靠在侧面墙上,看到杨小蝉此刻在流泪。她是心里紧张吗?害怕了还是后悔了?她是在抬头仰望太阳的时候突然泪目的。她今年应该是二十岁,她的剃度仪式就要开始了。虽说已经过了一年多的寺庙生活,但只有经过接下来的剃度仪式,才算是真正迈进佛门。想必此刻的杨小蝉心事重重,真的就要告别凡尘,从此青灯古卷终生礼佛,心里还是充满了慌乱和无助。

片刻过后,杨小蝉抬起头,迎向住持那含着笑意的慈爱的目光。

这时,一个年轻的尼姑抄起木槌,敲响了大磬。“当”的一声响,渐渐形成一股气流,在殿里在庵堂在山谷间回荡,之后整个庵堂变得静寂无声。住持颔首垂目,轻吟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众尼双手合十,礼佛之声汇成一片。这一刻,杨小蝉全身颤抖,失声痛哭,住持手掌轻轻落在她头顶。杨小蝉渐渐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力量,身子渐渐不抖了,缓缓抬起头,压低声音,随着众人唱经。自己嗓音太高太亮,她不敢让这嗓音跳出来。住持的目光随着阳光望向墙外、望向远空,杨小蝉的心渐渐安定,感觉自己在茫茫苦海漂泊,终于遇见挪亚方舟,从此不再恐慌、不再孤独。可惜母亲没有遇到这艘方舟,母亲在恐怖的苦海里沉沦了太久,连日来她一直在为母亲念经,呼唤母亲那孤单凄苦的灵魂来这儿……庵堂里尚未受戒的几个尼姑都排列在四周,几个前来送供奉的居士也围在周边。高亦健与司马宁就和这些居士站在一起。高亦健是第一次观看完整的佛家剃度仪式,以前只在小说中看到过。因了杨小蝉的缘故,感受更是深切。听到僧人们唱出“三界如火宅,劝君速出离”的佛音歌词时,高亦健知道就要开始剃度了。杨小蝉缓缓抬起头,泪流满面地望着住持,高亦健暗自为杨小蝉祝福,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这时,众尼唱起《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

除了住持以外,还有两个六七十岁年纪的师太,她们轻轻走到杨小蝉两侧,一个去扶住杨小蝉,另一个端着托盘走到住持身旁,托盘里放着一把剃刀和一个白瓷净瓶。在两个师太的指引下,杨小蝉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这是辞谢天地、君主、父母、师长四恩。而后,杨小蝉再次回到住持面前合掌长跪,在住持的引领下念了忏悔偈。

住持问:“汝能决志出家,后无退悔否?”

杨小蝉答:“决志出家,永不退悔。”

住持再问:“今为汝剃去顶发,可否?”

杨小蝉答:“愿意,感恩住持。”

住持一手按在杨小蝉头顶,一手举起净瓶,将甘露三洒其顶,随后拿起剃刀,边剃边说:“第一刀,剃除一切恶;第二刀,愿修一切善;第三刀,誓度一切生。”杨小蝉病后脱发,头顶发丝本已稀疏,几刀下去头顶便白了一片。

顷刻间青丝落地。住持把剃刀放回托盘,说道:“今已为汝剃去顶发,望恭敬三宝,常随佛学,深入经藏。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阿弥陀佛,赐尔法名:善圆。”

尼姑们的歌声再度响起:“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领方袍僧相现,法王坐下又添孙。”

两个师太左右扶住杨小蝉,带领杨小蝉向住持行礼,齐声吟诵:“剃度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