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甲午战争爆发时间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阔别已久,我要在故乡过年。”袁世凯说道。离开朝鲜是1月31日,即阴历的十二月十六日,这次回国正好赶上旧历新年。

袁世凯在朝鲜前后住了四年。他十八岁时结婚的妻子于氏正等着他。他二十岁那年,于氏生了一个男孩,就是长子克定,这时已经八岁了。

项城位于河南和安徽接壤之处的贾鲁河畔,同附近的商水、淮阳、沈丘等相比,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农村集镇而已。

→虹→桥→书→吧→。

第15节:还乡(2)

在久别的房间里,和妻子两人对坐时,袁世凯开始忐忑不安了。

那时代,男人置妾是正常的。所有的元配妻子,只要守住正夫人的宝座,对丈夫在外纳妾的事并不过问。袁世凯去朝鲜前,已经纳美女沈氏为妾。他在登州吴长庆处做幕僚时,正妻于氏未能同行。她认为与其给丈夫做身边琐事,不如守在家里,更能巩固正妻地位。

沈氏是袁世凯在天津赎出来的女子,按照出生地,人们都称她为“苏州太太”。不愧是美女之乡出身,姿色超群。沈氏陪同去朝鲜,是正妻认可的。把沈氏领回项城,谁也不会奇怪。比袁世凯年长一岁的正妻于氏沉着得很,沈氏对她也相当恭顺,甚至恭顺得有些过分。她终于把袁世凯在朝鲜的风流艳事,向正妻和盘托出。这也许是沈氏的一种战术。妾被遗弃,往往并非出自男人本心,大都是因为惹恼了正妻。作为第二夫人的保身术,就是俯首下心地侍奉正妻。

“言语不通,难为你们能在一起过日子。”正妻于氏说道。

袁世凯还想装糊涂,但看来沈氏已经告发了。事到如今,慌里慌张地抵赖并非上策。抵赖,等于谎上加谎,到头来总得败露。在朝鲜的外交中袁世凯学会了很多招法。

“言语不通,就靠笔写。”袁世凯答道。

在朝鲜任中,他纳了两个朝鲜女子为妾,一为白氏,一为闵氏。白氏出身于“三韩望族”,闵氏则是当今最有势力的家族一员,但闵氏对政治毫不关心,也许应该说是不愿意关心吧。“壬午军乱”之际,她的家族遭到严重灾难,用她的观点来解释,就是因为过于靠近政治之故。有一个喜欢政治、喜欢权势的闵妃在,身为闵氏族人是危险的。同她一样,还有人也感到闵氏一族的危险,于是通过他,这位闵氏女子成为袁世凯的侧室。这是“甲申事件”刚了结时候的事。

“她们俩都能写字吗?”于氏问,面部毫无表情。

“唔,当然都会,两人在朝鲜都是名门出身。”

于氏甚至知道有两个,显然隐瞒也无济于事。

贤淑的于氏对年轻丈夫在女色上的规劝,也只能适可而止。养母牛氏的病时好时坏,但终于发出“母病笃”的急报,似乎是想用这个办法把袁世凯从动荡的旋涡中拯救出来。

“还是故土好!”袁世凯驰马来到郊外,大声喊道。当然,他并不打算在家乡长久待下去。

归乡途中,袁世凯在天津拜会李鸿章,详细报告了朝鲜局势,并把归国前搜集的大包材料交给他。

“唔,这倒是有用的材料!”李鸿章粗略地看了一下目录,说道。他认为,袁世凯搜集的材料在即将开始的中日交涉中会大有用处。这里有人名、时间、地点的记录,有关文书的抄本等,谈判时,既可用以防御,也可用以进攻。

袁世凯同往常一样,滚动着大眼珠笑了。他偷偷看了看李鸿章的颜色,见他正露出微笑,也许已经想出如何把日本代表逼入绝地的办法了。

袁世凯在故乡过了年。

“没来电报吗?”每次从外面回来,袁世凯总要这么问。

“没有……哪儿来电报?”于氏明知故问。

“天津。”袁世凯不耐烦地答道。他确信,不久李鸿章将从天津来电报叫他前去。

袁世凯在项城得知《天津条约》的内容后,一拳砸在桌上,打翻了茶碗,摔得粉碎。

“怎么能撤军!”

当晚他喝得酩酊大醉。回乡以来,他一直控制饮酒。从朝鲜归国时,在“超勇”舰上,他曾与提督丁汝昌痛饮,此后便没有喝醉过,过年时都是适可而止。因为他热切地盼望着:飞电一来,就立刻登上重要舞台。

《天津条约》缔结后,又过了一阵,终于来了电报。但是,这时袁世凯的心情低落极了,电报是探问的语气:

“能否归任朝鲜?”

“因病不能成行!”袁世凯复电。

“病者岂非令堂?”又来了一封糊里糊涂的电报。

“母子俱病。”袁世凯回答。

尽管如此,电报还是雨点般飞到项城。

“病势如何?”

“一时难愈!”袁世凯复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