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通知春华的却是张纪的书僮,在院外阶下跪下报,“大姑娘快去前面救救三少爷吧。”
春华纳闷,到底“救”字显得太紧急了点。在家里还有什么紧急的事呢。
“你慢慢说,三少爷是怎么了。”
张纪的书僮犹豫了下,支吾不明的把事情给说了。
也算是她领悟能力还算强,一听明白过来事,估摸是弟弟让母亲生气,在挨打。
来通风报信的是张纪的人,可见也是卖她个好了。
心里一边记了下来,二弟是越来越会看眼色,会做人了。
一边让张纪的书僮回去,自己则领人去劝母亲。
内心深处她并不觉得孩子不爱读书就要受打,张纬才四岁,还要怎么“上进”了?
但还是要教育批评下,让他有个好好读书的观念。四岁不读书不要紧,到了真正学习的年龄偷懒就不行了。骂他打他,与其说是为了他不争气打的,倒不如说只是让小孩预先养成个观念罢了。
春华一点也不介意母亲教训弟弟,之所以还要去看一眼,不过是怕旧式的家长矫枉过正;母亲太发狠把孩子打坏了。
结果到了地方,正就听到屋内阵阵小孩啼哭的声音,心里还担心母亲打得太狠,再走进屋一看,却是她母亲抱着挨过打哭闹的儿子给顺气。
一时惊讶地合不拢嘴。
“你来了。”看到女儿来了,也只是打个招呼,忙着哄儿子。
春华都快气炸了。
妈你这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打过一顿再给个甜枣?
哪怕是给甜枣,你也给的太“快”了吧,这样教育孩子,不就是告诉他,做娘的你怕他哭闹,刚才的那顿打还有用吗?
才刚教训过孩子,受了打小孩自然都是要哭的,这时候就该晾着他,时间一长见没人理,小孩才会怵了,日后说话才会有用。
哪有刚打完没一会儿,看到小孩哭就去安慰的?这就是在教着孩子不怕母亲。
“娘。”春华不满地跪坐在一边出声,母亲却对她做了噤声的手势,然后摇着儿子拍着后背哄他熟睡。
看不过去,春华也早趁这时候退了出去。
不多时,姚妈出来与她说,“姑娘不用多急,夫人哪舍得真打坏了三少爷。”
我就不是怕她把孩子给打坏的。
这是宠坏的啊!
与个下人没什么好争,姚妈还是她母亲陪嫁来的,更得卖些脸面,随和地问了声,“阿娘什么时候得空了,我再来与她请安。”
姚氏一边送她,又说,“这会儿夫人正要抱着少爷回去呢,姑娘也不用挂心。”
一面下定决心,要抽个空再和母亲说说弟弟教养的问题。
哪怕孩子本身生得再好,被这么宠下去也要成个蠢蛋。长于妇人之手,这不是什么好话。
机会没等到,她的磨难却开始了。
她母亲得了闲,不但管起儿子们,连她这个女儿也不拉下。
女儿这年都已经十岁了,开始新娘课程也不早。赶着女儿学绣花,磨了几个月总算是像样了些,又开始让人带着她下厨。
折腾了好些日子,山氏才觉得满意,拿出在家学的几道私房菜相授。
天热,她懒得站在灶间里,一站就是一身汗,但母亲盯在旁边也容不得她偷懒。
愈是觉得难受,她反倒更用心些,一次过了省得受第二次苦,也就得了母亲的些许夸赞。
试吃了女儿的菜,山氏鼓励道,“到底是对吃食上上些心,你要在针线上也拿出这样的心思来,我也就放心了。”
“女儿又不是做不好,只是觉得费时间。真要用心做的针线,阿娘您看女儿哪次给您丢脸了。”
山氏嗔道,“还真会说,要不是由我盯着,还不知道你还拿不拿得懂绣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