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薇正在水槽前分拣马兰头,闻言,笑着说:“不会的啦,他住院的时候,还问我野菜长啥样咧,还央我得空的时候带他去挖……”
蓦地一顿,爹妈还不知道她和贺少将谈恋爱的事呢,赶紧打住,说好了由他打头阵的。顺嘴扯开话题:“对了妈,你和爸去禾家埠,大伯娘他们没为难你们吧?”
“还能咋为难?再难听的话都冲我们骂过了,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由她骂去呗。”禾母撇嘴哼道。事实上,何止是骂得难听,这趟回禾家埠,没准要见血了。要不是派出所那边来电话通知大妯娌过去一趟,大妯娌还举着个菜刀堵门口骂骂咧咧,非要自己俩口子给个说法,不给就不让回家。禾母真被气笑了。说法?禾美琴做出那等腌臜事,反过来还要自家给说法?这什么鬼道理!
可这些个糟心事,禾母没打算跟闺女说。免得她人在京都担心,只挑了些无关轻重的事唠唠:“你爷奶也变着法子来劝好几次了,我和你爸一律推说管不了。嗤。真当我们一家好欺负呢。这回说什么都不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了,合该让禾美琴狠狠受次教训。依我说,撤什么诉啊,法院怎么判就怎么着呗,看她以后还敢不敢这么乱来,什么德行!……”
禾薇知道她娘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真让她看着禾美琴坐牢,即使嘴巴上喊着“合该吃苦受教训”。心里肯定也不得劲。
她爹和大伯到底是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一笔写不出两个禾字。禾美琴的表现固然让人失望,但念在初犯。也没到杀人放火的地步,拘留所这些日子的煎熬,倘若肯悔悟,够她吃足教训了。而若不肯悔悟。哪怕坐穿牢底。出来照样是祸害一枚。头疼的当数大伯俩口子,打小养歪了,长大了想掰正怎一个“难”字了得!
于是宽慰她娘:“妈你犯不着为美琴姐的事生气,气多了还不是和自己身体过不去?咱们家想好了怎么做就怎么做。至于今后,美琴姐如何,不有大伯娘操心吗?你操心我和哥就够啦。”
禾母被闺女哄得好开心:“可不!你们兄妹俩的事,我都操心不过来,哪有那个外国时间管禾美琴是烂蛀椽子还是栋梁。”
说话间。手起刀落,麻利地把半根毛笋剁成了丁。
禾薇理好马兰头。放淘箩里过了几遍清水。
听她娘说,挖来的时候刚下过一场阵雨,叶子啥的都挺干净,又是山上挖的,没什么污染。
洗干净的马兰头交给她娘焯水,她则继续埋头理草籽南。
草籽南学名紫云英,根、全草和种子都可入药,有祛风明目、健脾益气、解毒止痛的功效。是以,每年春雷过后,尤其是清明前后这段时间,草籽南和荠菜、马兰头,并称为清市一带“最接地气”的三类野菜,以低调之姿走入千家万户的厨房。
禾家也一样。禾母每逢这段时间,都会拉着禾父上山下地掘野菜。早几年主要是奔着省开销去的,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则是图个新鲜,还有就是连年下来积累的习惯。每逢清明,不吃几天野菜就浑身不得劲。
清市附近几座山头几乎被禾母跑遍了,哪哪的荠菜最嫩、哪哪的马兰头多、哪哪有野山笋……出去一天,回来往往是大包小包、沾泥带露。当天吃不完,就用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冰箱冷藏,过几天拿出来照样鲜嫩欲滴。
但通常不会放这么久。
荠菜不用说,水饺、艾饺、炒年糕的最佳搭档。水饺和艾饺一次性做足,蒸熟凉透放速冻。想吃了拿出来热热,依旧味鲜十足。再就是有名的荠菜炒年糕,一出锅,闺女的干妈家、儿子的师傅家、再还有常来常往的水果店老板家,偶尔还会给楼上楼下关系好的老头老太送两盘。余下的就是自家的了,量少了尝个鲜,量多就过个瘾。
马兰头通常用来做菜吃。焯水后切成碎末,和同样焯熟的笋丁、豆干丁一起下热油锅拌一拌,就是一道鲜美爽口的下饭菜了。马兰头因为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所以很受当地人欢迎。即使没能去郊外采摘,也会在农贸市场买两斤尝尝。牙疼上火,吃点马兰头立马不药而愈。
草籽南别家怎么吃不知道,禾母最喜欢用来煮糯米饭。
理干净、过清水后的草籽南,剁成碎末,和咸肉丁、鲜笋丁一起煮咸味的糯米饭。好吃不上火、清热又解毒。
可虽说只是饺子、野菜,娘俩个从头到尾也忙乎了个把小时。
十一点刚过半,喷香的糯米饭蒸熟了、具有清明特色的荠菜肉丝馅的艾饺出锅了、荠菜香菇上汤水饺也好了,再是五道配菜依次端上饭桌:凉拌马兰头、菜卤笋片、豆腐松花蛋、尖椒蒜蓉黑木耳、以及禾母一早做好了放冰箱的泡椒凤爪。
“开饭啦!”禾母端着碗筷上桌,招呼客厅里唠得兴致很高的男人们。
禾父正拉着贺擎东说茶叶的事。虽然对烟酒茶不讲究,但好东西谁不喜欢?挨个儿摸了一遍贺擎东提来的上门礼。既高兴又难为情地说:“这些都不便宜吧?我看还是收起来,回头等你小叔小婶回来送他们喝。我有大叶片喝就不错啦,这么嫩的芽尖。给我喝纯属浪费。”
贺擎东岂肯提回去,趁丈母娘招呼吃饭,忙说:“叔您太客气了,这东西本来就是给人喝的,不存在浪不浪费。你看我来您家蹭吃蹭住,您要连这么点小东西都不肯收,那我哪里好意思待下去?”
“这哪里是一点小东西啊。你看你提来这么多……”禾父搓着手真当难为情。
贺擎东这次来,除了一套换洗衣物,32寸的大行李箱。满满当当塞着从贺老爷子那儿打劫来的烟酒茶以及托周悦乐买的适合禾母这个年纪用的保养品,还有一本花高价从网上拍卖来的准备送未来大舅子的《前朝古董全鉴图》,就是不知道他赏不赏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