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完自己的情况后,李泓泰感觉自己也是清醒了许多,迷茫和不安也被他放在了自己心中的深处。
而到这个时候,铃声也是突然响起,李泓泰看了一眼前方的时钟。早自习已经准备开始了。
“这时钟的分针转得是真的慢。”
李泓泰和其他人一样打开了语文书,熟练地翻到了前几页。那篇课文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写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李泓泰曾经翻阅过这位作家的另一本成名大作《百年孤独》。
他一开始从书本的开头开始看,发现自己看不进去。然后有一天,他开始从书的中间翻阅,发现里面其实讲的是一个个人的故事。
“《百年孤独》其实还是挺适合做小朋友的睡前读物的。睡前一百个小故事,属于是。”
或许是受时光倒流的影响,李泓泰发现自己无法集中太多注意力在课本上。他看到书本的内容中有一位教父,一个母亲和这位母亲的女儿。但其中的故事内容,李泓泰只觉得自己很难看进去。而他的大脑似乎也是在提取整篇故事的关键词,并形成一些记忆碎片,那些碎片又开始不断地汇集在一起,最终在李泓泰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新的故事。
那个故事是这样的,
轰轰隆隆的火车上,一个老者坐在破旧的椅子上啃着面包,看着窗外。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那老人想。
头上的电扇一直呼呼的转,有一种催眠的效果。
老人睡着了。
期间有一个男人想坐老人旁边的空椅子,但看见老人衣衫褴褛的样子,还是离开了。
老人旁边的位置一直空着。
列车到站了,老人下了车。
这是一个小镇,用红红黑黑的砖块堆砌而成。
老人在街上边走边望,找寻十字架的标志。
他看到了,但离这边很远。
老人又看了看周围有没有什么人,炎热的天气逼走了许多商贩,街上冷冷清清。
老人闭上了双眼,不知念了什么,便消失了。
老人又出现在了教堂门口,教堂跟商铺一样,也是没有人。
老人走了进去,发现教堂并不很大。
这时,一个人的声音对老人说,“你是哪位?”
老人看了半天,找声音的源头,最后发现了在一个桌子下的半截脑袋。
“我找一个杀人犯。”老人说。
那人走出了桌子,没说什么,给了老人一串钥匙。
“耐心找吧,好心的人给他修了个坟墓。。”
老人拿着钥匙走了,开了门,进了墓地。
老人没走几步就发现了那个自己要找的人,只是一个脸般大的石碑,石碑上什么也没有。
老人什么都没说,只是弯下了腰,用手指在石碑上画来划去。
过了一会儿,石碑上出现了一行字,“人的生命竟是这般脆弱。”